成语详解丨 火树银花
读音:huǒ shù yín huā
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释义: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字里字外
千门灯火夜似昼
元宵节总能让人联想到张灯结彩、大放烟火的灿烂夜景。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而为人所知。看来元宵节已经与“灯火”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赋予了我们许多宝贵的财富。元宵节这样一个集聚着历史与文明的节日,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图/ Iruka irukasanshoku
文 / 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