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太阳是热情的、奔放的,那么月亮则是幽静的、内敛的,若是让你选,你会选择热情似火的太阳,还是选择温润如玉的月亮?不知道大家的答案如何,但在这嘈杂的世界当中,我更偏向于静谧的月亮。纷争的世界中,若能有一刻,还能安静下来,凝望远方的月亮,静静地欣赏、思考那该多好。而说到赏月,最佳的赏月时节莫过于中秋佳节了。虽说每个月都有月满之日,但是中秋这天却因为各种传说、因为佳节的气氛,让赏月之事变得格外突出。在中秋赏月,增添了许多复杂的情绪,也多了许多美好的内涵。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中,月亮这一角色渐渐地被淡忘了,人们更在意节日里团聚、出游的活动。这样想想,月宫中的嫦娥会不会更加寂寞了呢。
你可还记得往年的中秋是如何度过的?是和家人一起,围聚在桌前享受满桌盛宴?还是和三五知己一起到郊外远足?可还有时间停下来,欣赏这盈满的月亮?有没有哪一年的月亮让你记忆犹新?或许,答案会令人伤感吧。是啊,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真正地坐在月下,喝着酒,看着空中白云缥缈之下皎洁明亮的月亮而不感到无聊。时代的变幻,我们无力而为,人们的喜好变化也无可厚非。只是在这佳节即将到来之时,除了人间的欢愉,也希望大家能抬头看看这空中的明月,感受自然间的美好。也许一时间,你还难以从吵杂的世界中挣脱出来,看着空中的明月不知所措。那不如,先来读首诗,感受一下月亮之美,或许你能因此而爱上赏月。
折桂令·中秋
元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这一轮光滑的飞腾于空中的镜子是谁磨的?照亮了整个乾坤,月光洒满整片山河。这秋日里冰冷的琼浆玉露,洗涤了整个秋天的夜空,空中的银河平静得毫无波澜,比起往常,今夜的月亮要更加的清净光亮,人们能够清晰地看见桂树的倒影在风中摇曳。我情不自禁地对着月亮高声歌唱,试问嫦娥,这如此美好的夜晚,和不一醉方休?
这首词是张养浩模仿姚燧《黑漆弩》而写下的一首即景抒情的词,词中化用了姚燧的词句。当时张养浩跟随姚燧学习古文,受其影响较深,这首词,作者是借用姚燧诗句,表达了自己受到朝廷排挤,只得隐居山间的寡欢之情。作者借月亮之美,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在用词之中,我们既能看到中秋佳节之中,月亮之美,也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豪爽之人。而整首词读下来,十分流畅,有即时吟咏之感。接下来,我们细细品读。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作者将月亮比作了飞镜,写出了月亮在这一晚上的明亮洁净,看上去就像光滑的镜子一般。而后一句则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没有直接写月亮的光芒有多么刺眼,而是写出了别照亮的事物——仿佛乾坤山河都被今夜的月光照亮了,从而表现出了月光的光亮耀眼。首句作者写出了一个明亮的月夜,透彻的月光,营造出了一种宁静深远的场景,定下了词的基调。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这一句更是传神,作者描写了月光照耀下秋天的露水,就像晶莹剔透的白玉一般,冷而光滑的质地。这露水如此的洁净透亮,仿佛能够洗涤这夜空。这一句虽然是在写露水,但其实也是在表现今夜的月亮宛如白银一般耀眼。只有透彻的明亮的月光才可以让人们在黑暗的夜晚,看见洁净的露水,浩瀚的银河。而后一句,作者笔锋一转,直接描写了今夜的月光。在月光照耀下,能够清楚地看到月亮上桂树的影子在风中摇曳。作者将月亮的纹路想象成了传说中的桂树,绘制出一幅带有传说意味的月景图。
而这一句是化用了姚燧的诗句“更何消斫桂婆娑,早已有吴刚挥斧。”不仅是写出了月中的皎洁清净,甚至能够让人看到月亮上的桂树,也是借助前人的诗句,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情感。张养浩为官以来因为正直清廉,而多次受到了弹劾和排挤,最后只得隐居山中。如今在这美好佳节的衬托之下,更加凸显心中忧愁,不禁感叹起来。
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落寞的作者不禁慨叹起自己的身世来,但却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借由了嫦娥。在最后一句“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中,作者并未像其他的借景抒情的诗词一样,而是向月亮中的嫦娥引吭高歌,问她为何在这佳节良辰之中怏怏不乐。表面上是作者在问嫦娥,事实上是作者在自言自语,自我安慰。同样的,这一句也是作者化用了姚燧的诗句“问姮娥不嫁空留,好在朱颜千古。”在姚燧的词中,表达了其羡慕嫦娥能够将美好的容颜保留下来,而自己却早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慨叹了时光流逝,时不我与之悲。
而事实上,姚燧这首《黑漆弩》也是模仿了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表达的是自己的心愿大志还未完成,而年月已经不等人了。张养浩在这里借助姚燧的词,也是表达了自己归隐多年,如今已经老去的复杂心情。作者羡慕嫦娥能够永葆青春,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以劝嫦娥喝酒消愁之词来抚慰自己了。
整首词,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明亮、清幽的月景图,不知看完词图的你,是否也愿意在佳节之中,静下来观赏一下月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