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六家学说代表人物?
1、孔子孔子(代表作:《论语》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名丘,字仲尼。
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
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了卫、陈、蔡、楚、宋等国,宣扬其政治抱负,但皆不得要领。
孔子不能伸展自己的抱负,心灰意冷,遂返回鲁国,是为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已六十八岁。
自此以后,他潜心讲学和著书,在此其间与弟子重新编订了《五经》和撰写《春秋》,为的是要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
五年后,孔子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及后弟子们将老师一生的话语,去芜存菁地摘录下来,编成《论语》,成为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2、孟子代表作:《孟子》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
他是孔子的孙子思的再传弟子。
孟子在母亲的教育下,用功读书,学成以后以孔子的继承者自任,招收弟子,并且游历列国,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
他到过齐、宋、鲁、滕、梁等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等君主。
虽然受到了尊敬跟礼遇,可是因为被认为思想保守,不合当时潮流,又没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曾经试图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到了晚年,孟子回乡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从事著书的工作,写成了《孟子》七篇。
它的篇目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以及尽心。
由于每篇的分量很多,又分成上、下两篇,因此全书共有十四卷。
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差不多都保存在这七篇之中。
3、荀子代表作:《荀子》思想:提出“治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
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
他的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多国,后家居兰陵至死。
在兰陵时荀子开始教书与写书,有名的韩非和李斯就是他这时候的学生,他也在这段时间完成他的代表作品-《荀子》。
荀子虽是儒家之继承人,但他并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全盘接收。
反之,荀子将儒家学说融会贯通、加以发挥,提出了「性本恶」等影响后世深远的学说。
4、老子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道德经》思想:认为宇宙万物本源是“道”,提出朴素的“辨证论”。
老子,据一般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604年,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谥聃。
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
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
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
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
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5、庄子代表作;《庄子》思想:“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生卒于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早年曾在蒙作过漆园吏,后一直隐居。
他生活贫困,但淡泊名利,楚王闻其贤德,曾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请他作宰相,被他拒绝。
遂终身不复仕,隐居于抱犊山中。
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著有《庄子》一书,大旨本于《老子》,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1、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子2、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3、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4、墨家代表人物:墨子5、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6、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7、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8、医家代表人物:扁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