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当兵的励志故事(八子参军的故事原文?)

当兵的励志故事(八子参军的故事原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11-11 19:14:20
阅读:

八子参军的故事原文?

当兵的励志故事(八子参军的故事原文?)

《八子参军》是一个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母亲和她八个儿子报效国家的故事。

故事原文如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年迈的母亲和她的八个儿子。

孩子们长大后,母亲鼓励他们去参军,保卫国家。

母亲说:“你们应该去参军,为国家服务。

”八个儿子都听从了母亲的劝告,纷纷加入了军队。

他们为祖国浴血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八个儿子在战斗中相继牺牲。

年迈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无比悲痛。

她为孩子们的勇敢和爱国精神感到自豪,但同时也无法承受失去八个儿子的悲痛。

最后,母亲决定亲自前往战场,看望她英勇的儿子们。

在战场上,母亲看到了她八个儿子英勇的身躯。

他们倒在战场上,却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母亲为他们祈祷,祝愿他们在天堂安息。

从此,这位伟大的母亲成为了民间传颂的英雄,她的八个儿子也被誉为爱国精神的象征。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同时也要尊敬和纪念那些为国家做出牺牲的英雄。

杨荣显,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农民,有8个儿子。

那时饭都吃不上,哪会想起取名字。

8个儿子都叫生保,只是按照年龄,分别叫一生保,二生保,三生保……八生保。

在中央苏区,杨荣显响应政府扩充红军的号召,将自己的8个儿子全部都带到了报名处。

第一次,杨荣显有5个儿子被部队要下了,另外3个还不到年龄,只能带回家。

结果,在激烈的战斗中,从一生保到五生保,全部战死沙场。

而在第五次反“围剿”最为激烈的时候,杨荣显还是把剩下的3个儿子六生保、七生保和八生保一起送上了前线。

“扩红”干部请杨老留下一个儿子照顾家庭。

他却说“不要紧,要上都上”。

不久,六生保在广昌战役中也牺牲了。

后来,在宁都黄陂战场,七生保、八生保也壮烈牺牲。

震撼感人的军旅故事爱国?

当兵的励志故事(八子参军的故事原文?)

杨进群收到独生子杨春阳从西北寄回的第一封信,信里,杨春阳流露出怕苦怕累甚至想打退堂鼓的念头。

杨进群心疼地掉下了眼泪,但他转念一想:国无防不安,边疆总要有人守卫,孩子吃点苦也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

当晚,他就给儿子写了回信,给杨春阳推荐了一篇叫《血泪流淌在军营》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支迎宾军事表演部队的故事。

鲜花、掌声、勋章的背后,他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春阳,虽然你们不是对外表演部队,但同是军人,同是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利益,我想你在训练中多少也会受过同样的苦累。

如果我亲眼看到你身上的伤痕,我会落泪,但心里是欣慰的。

我和你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战胜困难,做一名坚强勇敢的边防战士!”在信的末尾,杨进群还赋诗一首:“泪水流淌在军营,苦练为当合格兵。

明日一定无困难,将是鲜花和掌声。

”从此,他坚持每周给儿子写一封家书。

除了部队正常的政治教育,杨春阳又多了父亲这个人生道路上的“领航员”。

接着,杨进群又寄去了“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和“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等100多条名言警句。

杨春阳看了父亲的信,再也没有出现畏难情绪,苦练过硬本领的信心变强了,劲头更足了。

新兵训练期间,他就受到嘉奖。

2002年5月,杨春阳当上了副班长。

但由于管理经验不足,他分内工作常出差错,连队党支部决定“暂停其副班长职务”。

尽管连队干部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杨春阳仍然情绪低落。

杨进群的信给了儿子信心和动力:“勿需感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人生征途免不了沟沟坎坎;勿需苛求一帆风顺,通向崇高目标的道路充满艰难曲折,挫折失败是令人痛苦的,但它却孕育着希望和成功。

直起你的腰,迈出你的步子,成功会再次投向你的怀抱……”在父亲的鼓励下,杨春阳很快走出困惑,并以过硬的军事素质被推荐到教导队集训,又当上了副班长。

考军校是许多战士梦寐以求的愿望。

2003年4月,杨春阳满怀信心报名参加军校招生考试,结果因入伍时地方工作人员填写疏忽,造成档案材料一处纠正后的涂改而被取消考试资格。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杨春阳的心一下冷到了冰点。

就在儿子将要破罐子破摔的时候,杨进群的来信给了杨春阳无穷的力量:“儿啊,活得有理想、有目标很重要,但也要量力而行。

一旦既定的愿望和目标达不到的时候,就要学会放弃。

成才之路千万条,只要能报效祖国,爸爸妈妈就为你感到骄傲!”杨进群又接连给儿子写了3封信,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道理启发诱导儿子,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对崇高目标的追求。

家书抵万金。

杨进群先后给儿子写了280多封书信,这一封封爱国爱军的家书,帮助杨春阳校正人生坐标,经受住了几个重要关头的考验。

在全团同年入伍的战士中,杨春阳第一个受嘉奖、第一个当班长、第一个入党、第一个被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

2003年12月,杨春阳作为优秀班长骨干被选取为士官。

去年12月,杨春阳又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了三等功。

爱心温暖众兵心儿子的成长进步,使杨进群深深体会到,书信在部队思想教育中具有补充作用,它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效应。

“杨春阳遇到的困惑难题,也正是其他战士面临的人生考验。

年轻战士在成长进步的关键时刻多么需要有亲情的感化、激励和疏导啊!”于是,杨进群主动与儿子身边战友开展书信来往,与部队形成共教共育合力。

杨进群像关爱儿子一样关爱着其他战士。

他经常用“春阳及四班全体战友”、“六班的青年朋友们”、“三班的军人朋友”、“新战友们”这样的称呼,与战士们进行书信交流,话理想,谈人生。

3年来,杨进群给战士们写信240多封,80多名战士给他回过信。

战士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曲折和困惑都愿意向他倾诉,杨春阳所在连队因此专门聘请他为“编外指导员”,所在团领导把杨进群的书信作为培育四有新人的“士兵教材”。

2002年6月,杨进群得知儿子所在班因军事比武失利闹不团结,立即给他们写信:“失败未必非豪杰,跌倒爬起从头来,失败教训要总结,不信成功花不开。

”并循循善诱:“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不同,脾气性格迥异,但戍边报国目标一致。

团结就是战斗力!年轻朋友们请想一想,如果你们全班、全排、全连乃至全团、全边防的战友都像篱笆一样牢牢地扎在一起,那将是一道多么雄伟壮观的边关长城啊!”深情博大的父爱,像一盏明灯,廓清了年轻战士的思想迷雾,重铸了一个钢铁集体。

2004年8月16日下午,在某边。

3.关于军事的小故事。

孟祥斌刚刚完成训练任务回到部队,与临时来队探亲的妻子和3岁的女儿,利用休息时间前往市区购物。

途经通济桥时,忽然传来“救人啊,有人要跳江”的呼喊。

孟祥斌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轻女子扔掉手机,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入江中,在水中上下沉浮,情景十分危急。

孟祥斌说了声“来不及了”,便迅速脱掉上衣外套和鞋子,跃上桥栏,纵身跳入冰冷的江中,奋力游向轻生女子。

孟祥斌奋力一次又一次将落水女子托出水面。

因江宽水凉,体力不支,他和女子渐渐下沉。

这时,闻讯赶来的一艘快艇驶近,孟祥斌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女子托出水面。

快艇工作人员将女子拉上快艇,可孟祥斌却沉入江中,献出了28岁的年轻生命。

孟祥斌的壮举,震撼了当地群众。

许多在场行人参与搜救,提供线索;孟祥斌牺牲后,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慰问他的亲属;当地媒体纷纷报道孟祥斌的舍己救人的事迹。

事后,人们自发在孟祥斌牺牲的浙江省金华市婺江的通济桥上,人们摆放花圈、花束,挂上挽联,点燃蜡烛,鞠躬行礼,寄托哀思。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