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韩信忍辱励志读后感(由忍受耻辱想到的故事有哪些?)

韩信忍辱励志读后感(由忍受耻辱想到的故事有哪些?)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4-03-08 17:15:29
阅读:

由忍受耻辱想到的故事有哪些?

韩信年少,以捕鱼为业,维持生计,家境贫寒,他常受到一位经常去河边洗衣物的老妈妈接济。

他年少习武,身上经常佩带刀剑。

一日,一群恶少拦住了韩信。

其中一又高又壮的屠夫拦住了韩信,对他讲道:“别看你佩刀戴剑的,其实你沒胆儿,今天,你敢用刀刺死我么?若不敢,放下刀剑,滚开!”韩信喑自思量,我无理由杀死他,但不这样就得弃下刀剑。

恶少们似乎看透了韩信的心事,齐喊:“饶了他罢,让他从胯下爬过去,就放他走!”韩信审时度势,他只身一人不是他们的对手,就毅然从屠夫胯下爬过。

恶少们顿时拍手大笑,满街市的人都讥笑韩信没志气。

韩信却不以为辱。

后来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他给平时接济他的洗衣老妈妈送来好多钱财,以谢相济之恩。

韩信后来找到恶少屠夫,他並未报“胯下受辱”一箭之仇。

反重用他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后来屠夫问:“您当时为何不杀死我呢?”韩信仰天大笑:“我若当时杀了你!能有我今天的韩信吗?”- 这正是大丈夫关键时能屈能伸,以图大计。

匹夫之勇不可取也!屁。

韩信跨下之辱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韩信忍辱励志读后感(由忍受耻辱想到的故事有哪些?)

题主的问题是:韩信的胯下之辱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韩信的胯下之辱给我的启示就是,一个人要是功成名就,他再大的黑点也会变成亮点!所以。

努力吧,只要将来功成名就了,过去的丢人事都能拿来吹嘘!!!韩信年轻的时候喜欢玩剑,整天背着把剑到处溜达,看上去威风凛凛。

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韩信这种行为奇怪极了。

在那个时代,腰挎长剑的人大多数都是贵族阶层,一般的普通老百姓顶多也就是腰中挎着短剑用来防身,这一习俗在楚国和越国境内非常的普遍,挎着短剑,既能防身又不影响劳动,这是非常实用的。

韩信却不一样,韩信家里很穷,穷到都没饭吃了,经常去别人家蹭饭,韩信也并没有贵族血统,他只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

所以,整天挎着长剑到处溜达,让人觉得很不务正业,有这个功夫种点地或者给人打打工,哪怕帮屠夫杀个猪,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赚一口吃饭钱了。

可韩信并不做这些工作,他看不上,但是却并不为自己在别人家蹭饭觉得脸上无光。

这样的人在周围老百姓看来,百无一用,懒惰无能,还没有羞耻心,当然也不会被人看得起。

所以,被家乡的屠夫小看就非常正常了。

屠夫这个职业,在老百姓中也算是中产阶级了。

在那个时代,老百姓很少能够吃到肉,大家吃的最多的就是杂粮、豆类和各种蔬菜。

如果觉得不过瘾,顶多再配点大酱汤下饭,人们很少能够吃到肉,所以在那个时代吃肉的人被认为是贵族阶层才有的生活。

但作为屠夫,最起码能够经常吃到动物的边角下料,对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职业。

这种百姓中的翘楚,在面对韩信这种失败者的时候,其心中的优越感是不言而喻的。

最关键的是,韩信虽然手握长剑,但是他从没跟人打过架。

假如韩信像吴起一样,动不动就砍杀个几十个人,我相信周边老百姓就没人敢惹他了,当然如果那样他也得早早跑路。

大家都以为韩信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这名屠夫才有胆量来戏耍他。

既然韩信从来没跟人打过架,这次韩信其实也不敢拔出宝剑展现自己的亮剑精神。

他虽然以为自己是一个剑客,但他的宝剑却从来没有出出鞘。

韩信在此之前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侮辱,他说表现的只是愤怒但无可奈何,周围人看他的眼光无论有多鄙视,他仍然会到别人家蹭!饭!吃!所以就不难理解在面对胯下之辱的时候,他会选择屈服,这是韩信的性格的一部分,但和隐忍是没关系的!此时的韩信,你也可以说他蛰伏于乡野之中,等待着机会一飞冲天;也可以说他是集懒惰、懦弱于一身的失败者!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不止他一个,天底下有千千万这样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秦末天下大乱,韩信可能和千千万万个懒汉一样,就这么混吃等死了。

好在天下大乱给了他一飞冲天的机会,当项家军经过韩信家乡的时候,他应征入伍,决定出去闯世界。

有人说韩信忍得了胯下之辱,是大牛!但是,如此能够忍耐的韩信,在项羽的帐下却不能忍。

韩信发现自己给项羽提供几个建议之后不被采纳,愤怒的离开了。

他辗转反侧来到了汉中,投到了刘邦的名下。

在这里,他当了一名小官,但仍然不甘心,于是连夜出走,想要去其他地方碰碰运气,此时的韩信终于有了上进心,但是没有目标,就是在瞎碰运气!所以,韩信既不能忍也没有耐心。

好在他运气够好!韩信此前和萧何这位刘邦的最亲密战友有过详谈,所以等韩信出走的时候,萧何认为韩信的才能难得,于是连夜追赶,并且把他推荐给了刘邦。

韩信的运气真是好,刘邦虽然不知道韩信的能力如何,但他相信萧何,他愿意给这孩子一个机会。

就这样,韩信竟然被拜为大将军,刘邦给足了韩信的面子。

当他登上点将台的那一刻,不知道有没有想到胯下之辱这件事。

也许,胯下之辱才是改变韩信人生观的一记重击!时也、运也、命也。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像韩信这么有才华的人,可惜他们没有遇到伯乐,甚至没有足够的运气在天下大乱中生存下来,就这样永远不会被人所知道!韩信成功了,于是他的胯下之辱也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如果说胯下之辱的作用,不是体现韩信的能忍,而是这件事本身对韩信人生观的改变!胯下之辱之后的韩信继续在老家混吃等死,但他已经不再自甘堕落,可又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在什么地方。

直到来了项家军,如果没有项家军的到来,他也许真的会在老家被人鄙视一辈子。

韩信的例子也让我认识到人的运气、能力、性格同样重要。

韩信如果没有足够好的运气,他不可能成功;韩信如果不是天纵英才,只是个普通小老百姓,也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

还有性格,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韩信从一个被人小瞧,被人鄙视,被人侮辱而毫不动摇的混吃等死,变得忽然想要出去闯荡一番事业。

甚至,他连在项羽手下当一名军官,然后通过自己的能力逐步进阶的耐心都没有了,说明他的性格真的变了。

虽然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有去描写韩信在胯下之辱之后的变化和遭遇,但我相信,韩信在经历了胯下之辱之后,他的性格肯定是有巨大的改变。

在家乡,他更加被别人瞧不起,人们把他当做一无是处人人可欺的窝囊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秦末动乱的大平台给韩信爆发提供了机会,再加上他有足够好的运气、足够强的能力,于是他成功了。

韩信跨下之辱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韩信算是一位值得让大家敬佩的人,他钻人胯下受辱的故事大家也是有所耳闻。

而通过这一个故事,我们能明白几点道理。

第1点,在不利于自己的情形之下,一定要学会忍耐。

身为一名男子,当众受辱,想必谁的心里都不好过。

但是,当时那样的情况下,韩信如果做出反抗,那么最后吃亏的会是他自己。

面对屠夫的挑衅和侮辱,他若是举刀反杀,失败的可能性也会很大。

因为他当时是一名少年,但对方却是一位高大的屠夫,力量比他大,用刀的能力比他强,他能打倒对方的可能性自然就低。

而如果他被打倒,屠夫刺伤他可以看作是正当防卫,并不需要负什么责任。

但如果他侥幸刺伤了屠夫,他就是当众行凶,会被官府追究责任。

所以不管他怎么做,结果对他都不会有利。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选择退一步,忍让下来,先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面对不利于我们的情况,咱们要学会理智,将这样的耻辱记在小本本上,等以后强大了再来报仇。

第2点,化悲愤为动力。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总是会有各种坎坷、屈辱、痛苦等负面情绪伴随着。

这些情绪我们避无可避,但不能因此就被这些情绪给打垮,而是要将这样的情绪化为力量,促使我们不断的努力。

当有一天,我们站到了最高点之时,再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悲惨,反而会感谢这些磨难。

若不是有这些苦难,可能人就会缺少动力,走不到这么高的位置上。

当年韩信被如此屈辱的对待,他并没有在大家的讥笑中浑浑噩噩过完一生。

反而因此促使自己不断的努力,一定要报今日屈辱之仇。

所以,他后来才能够成为让世人震惊的大将军,才能让当初欺辱他的人,一提起他的名字、一想到他的样子就浑身胆寒。

说实话,一个人若是想要成长,没有磨砺是不行的。

一辈子顺风顺水的人,往往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看一看历史上出名的人物,哪一个没有悲惨的故事,哪一位没有在成名之前吃过苦头?想要成功,总得有失败、苦难作为铺垫。

因此,正确的面对自己吃过的苦,不要被负面情绪打倒,要学着将悲愤化作力量的源泉,这也是我们从他的故事里学到的道理。

先有非常之人,方能成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知耻而后勇,方为大丈夫,大英雄。

韩信当年吃食于漂母受辱于胯下,后为刘邦重用拜大将军,连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后垓下一战,为汉王朝立盖世奇功。

韩信的博大胸襟虚怀若谷,尤为后人称道,对待遭受奇耻大辱当年之恶少,反其道而行之以德报怨提抜重用,常人难以做到。

自古人生多磨难,在困境中能熬到最后的人大多成功。

但自甘惰落,破礶破甩的人与事屡见不鲜,中国男足屡战屡败,何止一次受人于胯下,毫无羞耻感,心甘情愿受辱,当为世界奇闻。

胸怀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人们只有能够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羞辱,才能得到所得不到的荣光。

那就是胸怀要宽广,有博大的胸襟,即是要宽容,宽容自已,也宽容别人。

宽容既是立身之本,也是创业艺术。

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宽阔的胸怀是人们成功的一大利器。

韩信的胯下之辱,说明了一时的成败,并不影响自己一生的成就。

若是韩信不忍受胯下之辱,很可能和对方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样拼个你死我活,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将军韩信了。

所以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以后,回老家省亲,特地去探望了曾经给他胯下之辱的这个人,非常感谢他曾给的屈辱,才使韩信有今天。

性格很关键,韩信能成功就是因为他能隐忍,韩信失败也是因为他太忍耐,觉得交了兵权,有了刘邦见天地铁不杀的承诺就可以安度晚年,太天真了!这件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忍耐,忍耐可以规避大部分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过度忍耐就是懦弱!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要自己学会把握分寸。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来一句话,欲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看到韩信的胯下之辱,要是搁平常人,面对此等侮辱,早就怒发冲冠了。

可韩信没有,我更坚信韩信是没落的贵族,早年一定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如此耻辱,居然能忍得了。

果不其然,韩信是个干大事的人,更这个胯下之辱形成鲜明对比。

而就是韩信的胯下之辱,被更多的人理解为忍受苦难才能干成大事;可是慢慢就滑到另一个死胡同,凡是受到不好的事就要忍受;其实在我看来,其实没必要用这来麻痹比自己。

该忍受什么,接受什么样的屈辱,是有区分的,不能不加选择的去忍受。

比如我遭受了胯下之辱,我上去就是一拳,打不过也干。

因为我就是普通人,没必要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

韩信胯下之辱给现代人的启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脸皮够厚是非常必要的前提。

一、胯下之辱的典故(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在淮阴的集市上,一群人在围观一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长得很高大,而且还戴着剑。

在秦朝时期,能戴剑说明身份不一般,至少是贵族出身,不管他是否落魄。

不过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很落魄,饭都吃不饱,居然要蹭一个洗衣妇的饭。

年轻人此时抱着剑,盯着面前的几个少年。

这几个少年出身在肉市上,也就是说,家里都是杀猪杀狗的。

领头的少年看不惯年轻人都穷成这幅德行了,还整天抱着剑,厚着脸皮四处蹭饭。

他对年轻人说,“你是个胆小鬼”。

然后他转头对围观群众宣布,“如果韩信不怕死,就拔出他的剑来刺我,如果他不敢,就从我胯下过”。

韩信就是这个高大戴剑的年轻人的名字,他盯着少年,盯了很久。

他到底在想啥?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最终他决定不拔剑,而是从少年胯下钻了过去。

围观群众当然都嘲笑他是胆小鬼。

事情并未结束,许多年以后,韩信发达了,他找到了之前侮辱他的少年,没有报复,反而提拔了他,并且说“如果不是你,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以上是胯下之辱的典故。

很多人把这个典故当做励志故事,认为韩信能忍辱负重,所以才有后来的成就,这种想法其实有些想当然。

二、忍辱负重到底是不是韩信成功的关键因素韩信的成功自然和他的性格以及机遇有关,但是韩信的性格里恐怕不包括忍辱负重。

《淮阴侯列传》一开始讲了一句,“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注意“贫无行”这三个字,意思是不仅贫困,而且没有德行,也就是品行不好。

因为品行不好,所以不能被推举做官。

然后他又不会做生意,不事生产,所以就四处蹭饭,令人嫌弃。

试想一下,如果你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整天游手好闲,一分钱不挣,一到饭点就跑你家里,一点也不客气的就上你家饭桌吃饭,你恐怕不会认为这个人是个忍辱负重的人,只会嫌弃他,不想看见他。

我们再看看司马迁谈到的其他两个例子。

一个是韩信在南昌亭长家里连续蹭饭几个月,亭长老婆不高兴了,就早起做好饭,躲在被子里吃了。

然后韩信来了,发现没饭了。

韩信是什么表现呢?司马迁写道,“怒,竟绝去”。

意思是韩信一怒之下,就再也不来了。

大家想想,一个人在你家连续蹭饭,有一天不给了,他居然不高兴了。

这人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忍辱负重的人呀。

我们再看那个洗衣妇的例子。

韩信在外面钓鱼,然后遇到一个洗衣妇,连续几十天给他饭吃。

韩信的表现是大喜,然后说“我一定要重谢你”之类的话,脸皮真够厚的。

洗衣妇的表现却是,很生气,说,“你身为男子汉,居然不自食其力,我不过是可怜你是王孙,还指望你报答吗?”洗衣妇的这番话表明,韩信确实是贵族之后,不然也不能佩剑。

此外,洗衣妇这番话有嘲讽的意思,她只不过把韩信等同于流浪猫流浪狗,不忍心看着他饿死罢了。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韩信绝不是啥忍辱负重之辈,而是一个厚脸皮的流浪汉。

三、韩信的脸皮到底有多厚?胯下之辱根本不算啥。

不挣钱,四处蹭饭,被人嫌弃居然还不高兴,足以看出韩信的厚脸皮了,说得严重点,简直是厚颜无耻了。

既然韩信脸皮这么厚,那么所谓的胯下之辱也就算不了什么。

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至今仍在淮阴当地流传。

不过当地的传说可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

当地传说当年韩信想从屠户那里赊肉,屠户心里清楚,这妥妥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啊。

于是屠户说,要么拿剑换,要么就从我胯下过。

屠户其实是不想赊肉给韩信,让他知难而退。

只是没想到,剑韩信肯定不给,但肉一定得要,他居然愿意钻胯。

从屠户的角度来说,损失大了。

因为他得做生意,得遵守契约。

他完全没想到韩信的脸皮如此之厚。

个人认为淮阴当地的这个说法比较靠谱,比较贴近韩信的不要脸的个性。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他以后的一些经历看出他的厚脸皮。

项梁起兵后,韩信去投奔他。

项梁死了之后,项羽任命韩信为郎中。

这里比较奇怪,凭啥韩信就能被任命为郎中呢。

其实就一点,他是贵族之后。

项羽也是贵族,项羽的脑子还停留在先秦时代。

问题是韩信提了几次建议,见项羽不采纳,韩信就转去投靠刘邦。

刘邦的脸皮比韩信还厚,这回韩信算是遇到对的人了。

韩信虽然是个小官,但他居然能找萧何聊天。

这在当代,一个大公司的基层职员,见到CEO,恐怕话都不敢说。

但韩信脸皮厚,他敢说,而且说的都是公司战略级别的话。

韩信也从此展露头角,逐步走上人生巅峰。

四、脸皮厚其实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对生命的真正领悟这种厚脸皮其实只是后来的儒家给的定义,对人的约束,也是现代人的道德观。

只不过司马迁的时代,儒家已经统治了一切,他的评判难免受到儒家道德观影响。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前,这种不要脸在大众看来并没有那么不要脸。

相反,这种不要脸反而被大家都推崇,因为这种不要脸是让生命真正的放出光芒。

那时候的人们要的不是无意义的生命长度,而是生命的绽放。

韩信虽然脸皮厚,但他是有真本事的,并不屑于混吃等死。

他是贵族之后,志存高远。

用陈胜的那句话来说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司马迁到淮阴去采风,淮阴的老百姓告诉他,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志向就跟大家不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的母亲死了,家里穷得连下葬的钱都没有。

但是即使这样,韩信居然去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坟地边可以安置一万户人家。

司马迁不信,专门跑到韩信的母亲坟地那边看,一看,果然是。

由此可见,韩信的志向高远。

我们可以这样猜测当时韩信面对胯下之辱的心理状态:老子是贵族,要干大事的人,怎么能跟你们这些小市民一般见识。

就像《天道》里丁元英说的那句话“不跟底层的人纠缠”。

韩信其实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他之前四处蹭饭,我们可以理解为他骨子里的高傲,他不愿意把时间和生命浪费在苟活上,他韩信天生就是干大事的人,只是时机没到。

时机一到,他就会立即展露锋芒,绽放生命。

司马迁评价韩信不懂谦逊,居功自傲,自持才能。

但对于韩信来说,忍辱负重意味着当乌龟,这样子即使活得再长,也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而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