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励志正能量创业语录?
马云是中国著名企业家,他的励志创业语录充满正能量。
他曾说过:“创业就像踩在钢丝上走路,你必须时刻保持平衡,不断前行。
”他鼓励人们要勇于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如果你不放弃,你就还有机会。
”他强调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告诫人们要时刻准备好迎接机遇。
“成功不是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你对社会有多大的贡献。
”他强调创业要有社会责任感。
马云的创业语录激励着无数人追求梦想,积极向前。
马云学英语励志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杭州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外国游客,他们住在香格里拉饭带你。
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每天清晨5点种就出门,然后骑车45分钟到香格里拉酒店门口,等着那些外国人。
不过他不是来看新鲜的,他希望他们跟这些外国游客当导游,而不收费。
不收费,但是有收获---练英语口语。
这个瘦小的男孩,等着一辆破自行车,请老外在后座上落座。
老外坐上这样的免费旅游车,听着小男孩用稚气的英语介绍杭州名胜,不觉心生爱怜。
有的老外第二年又来到杭州入住香格里拉酒店,清晨起来看见门口还是站着这个小男孩,他们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好像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杭州一样,要不,门口怎么总是站着这个小男孩? 第三年,老外又来了,不觉大惊:“你还在这里?你这个小孩将来一定有出息!” 2008年1月12日,在杭州大剧院举行的“2007年度十大风云浙商”的颁奖大会上,人们听到了关于他的介绍“他用一个源自神话的名字,创造了互联网的一个神话。
”他就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
马云高考的励志故事?
马云三次高考 1984年,在浙江大学的校园里,你经常会看到6个年龄相仿的高考落榜生,他们聚在一起,对着天空肆无忌惮地振臂高呼: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这6个落榜生里面,也有马云的身影,也有马云的声音。
24年过去,当我们重温那些充满激情的青春誓言时,我们的心仍然被深深震撼着。
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勇往无前、破釜沉舟、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大信念。
和张朝阳、李彦宏、史玉柱、丁磊、马化腾这些打小学习成绩就非常优异的当今互联网领袖级人物们相比,马云真的不是一个好学生。
他的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那简直是差到了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的地步。
因为数学太差,初中毕业,他根本不敢报考重点高中,只报了个二流的高中,但连考两次都没考上。
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
他填报的是北京大学。
但是他的高考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只考了1分。
第一次高考落榜后,说实话,马云是很灰心丧气的,他认为自己根本不是考大学那块料,于是他开始四处打零工谋生计。
他每天踩着一辆装满货物的笨重的三轮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吃力地行驶。
我们可以想像,以马云那样瘦小的身子,干着那样沉重的活,是怎样的一副情景。
18岁的马云常常望着前方,茫然不知所措,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当这样一个踩三轮的“骆驼祥子”?他不甘心,他当然不甘心!有一次,马云踩着三轮去给一家文化单位运书,在金华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他捡到了一本书,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
《人生》里高加林的故事深深感染了他。
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练。
他想起了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经过一番深入思考之后,他决定再战高考。
他开始了勤奋的学习。
1983年,19岁的马云第二次参加了高考。
这一次,他满怀信心。
但是老天偏偏喜欢跟他开玩笑,他再次惨败,数学只考了19分。
成绩出来之后,父母都对他不再抱什么希望,认为这孩子注定不是考大学的料,劝他安安心心学点手艺,当个临时工,混口饭吃。
但是马云却仍不甘心,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个临时工,他要考大学,他明白只有考大学才能改变他的命运。
由于父母不再支持他考大学,所以他只有边打工边复习。
他那时常常跑到浙江大学图书馆去学习。
在浙江大学,他认识了5个落榜生,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着他们的抱负和理想。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他们对着天空肆无忌惮地振臂高呼: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相信,他们每个人狂喊着这些誓言的时候,眼里含着泪水。
1984年,20岁的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
马云记得,高考前,一位姓余的数学老师对他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马云的表现让余老师大跌眼镜。
考数学的时候,靠10个死记硬背的公式,他一个题一个题地去套,结果这一套,居然给套出了79分(当时数学满分是120分,72分及格),这个分数在马云的数学考试,绝对是破天荒的伟大成就。
马云非常幸运地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成为外语系的一名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