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总是多愁善感,那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忧愁呢?
首先要说两点; 一、多愁善感是诗人一个特质,古人多愁, 今人也善感,诗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 。
二、诗人不仅有忧愁也有喜悦,只不过写忧愁多写喜悦少而已。
喜悦之情往往短,不如意时常八九。
愁绪一起难排解 ,辗转悱恻绵延久。
诗人感春风起相思,听夏蝉而生忧,见落叶起悲心,历寒霜而生愁。
少年时感花伤月,老年来唏嘘白头。
在家则思故友,在外便起乡愁。
男子愁是思妻想母,女子愁是思儿想夫。
潦倒时恨生不逢时 ,尊贵时悲难展宏图。
居庙堂则忧民疾苦,处江湖则忧国忧主。
愁完生死愁天地,愁完天地愁万物。
愁的眉头起浮云,愁的双眼起迷雾。
愁得美词满千卷,愁得妙诗多万首。
世人皆说诗词好 ,谁解诗人心中愁。
古诗人总是多愁善感,那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忧愁呢?个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回答不周,还请指教!忧国忧民的国愁古文人自幼是饱读圣贤之书,聆听圣贤之声,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国家朝廷以帝王权治为己任。
所以他们的诗歌里经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
如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天下人先忧的爱国情怀。
思念家乡亲人的家愁古文人做官或者客居他乡,常年漂泊在外,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浓烈的思乡之情的愁绪。
由于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又没有通讯工具,所以离家时间常常长达数年数十年。
这样就免不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比如客游在外的李白听到思乡的笛声,作了“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思乡佳句;比如杜甫的“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的思乡名句,连月亮都是故乡的才是明亮的。
怀才不遇的己愁古文人不少是有才华的,可命运多舛,才智不扬,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他们也会时常抒发自己怪才不遇的苦闷哀愁!这类古文人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入主朝廷,渴望扬名立万,可一直抑郁不得志。
所以他们的诗句可见端倪,比如辛弃疾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比如陆游“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比如杜甫“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政治失意的个愁古文人由于政治失意被贬他乡或者被牵连被贬,他们内心的失落产生情绪的忧愁。
比如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比如孟浩然的“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总之诗歌是那个时代最能抒发个人内心情感的手段之一,而愁是古诗文里最常见的诗文化内涵!。
诗言志、歌咏言。
古代人是把写诗词作为创作正统文章的附庸的,主要用来抒发感情、记录见闻以及表达观点。
诗词更有意思的用途是唱和表演,比如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关于他有一句话叫“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由此可见,古人正是心有所感才去写诗作词的,是多愁善感的情绪激发了创作灵感,也正因此诗词才容易引起共鸣,令人赏心悦目,没有感情、内容空洞的东西是不会被人传唱的。
谢谢邀请。
多愁善感是诗人的天性,古代的诗人用心的生活,热爱生活,能够抓住每一个灵感,每一份情愫,才有那么多伟大的诗作。
应该很多人也是多愁善感的,诗人都比一般人敏感,对感情和生活什么的情感细腻,所以比较多愁善感人的精神就像一个大囊只充气不放气(也就是没有发泄渠道)是要出问题的。
古代不像今天有网络,有电视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给精神以疏导。
郁结的时候多于发泄的时候,当然就化为伤感郁闷文字写在纸上了。
有的是真的心系天下,忧国忧民。
在儒家思想的教导之下,这些诗人对国家的感情更是深厚,所以,他们为国家忧而忧,为人民愁而愁。
至于为什么大多诗人都是忧愁的风格。
仔细想一下,大多好诗人的精典作品都是在失意时创作出的。
在人生不得志时,心情总是很复杂,所以比较容易有丰富的情感,往往能出好作品,而且,在心情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写出的诗,不太容易有喜悦的情感吧。
- 上一篇:金钱爱情名言;关于金钱的名言有哪些?
- 下一篇:名言警句摘抄大全-有哪些风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