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名人有哪些?
治水名人有: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王景、马臻、姜师度、苏轼、郭守敬、潘季驯、林则徐、李仪祉。
中国的大河都向东流。
这是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造成的,西边是世界的屋脊——青藏高原,黄河、 长江 都发源于此,然后容纳百川,浩浩地东流入海。
这两条大河总是发洪水,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大事就是治水。
泗州城为何沉入洪泽湖?
一是黄河南徙,拦入清口,遏淮不得直下。
加之康熙19年山洪暴发,淮河下游淤塞,河水高出堤外数尺,灵瑞塔在水中如砥柱,后与州城一起沉没; 二是明代治水专家潘季驯采取"蓄清、刷黄、济运"的治河方针,大筑黄河两岸堤防,堵塞决口,束水攻沙,同时修筑高家堰(即洪泽湖大堤),迫淮水入黄河攻沙。
他大修黄河北岸的太行堤,又修筑黄河南岸堤防,把黄河两岸堤防向下延伸到淮阴。
经过这次大规模治理,黄河一时趋于稳定。
但以后由于河床不断淤高,黄河两岸决口增多。
在明万历统治时期的23年(1596~1619年)中,黄河决口18次,几乎年年决口。
在明朝统治期间,淮河流域的变化,除黄河主流由向南转而向东,经徐州夺泗夺淮,灾区下移到江苏和山东以外,还修建了洪泽湖大堤,并在大堤上修建了泄水闸坝以分淮入海入江。
明万历32年(1604年),还开辟了微山湖以下至骆马湖之间的运河,以避免黄河航运的危险,这就是现在的韩庄运河的一部分。
虽然暂时换来了黄河的太平与安宁,但却人为的抬高了水位。
潘季训被削职后,朝廷特派巡按御史邵陛前往泗州治水,邵陛所筑的邵公堤和保护明祖陵的砖石堤,虽然换来了暂时的太平,但其结局已注定了泗州城难逃淹没的厄运。
据查:自明万历19年到21年(1591——1593),泗州连续3年大水,洪水翻城而下,鱼游城关,舟行树梢,百姓死者不不计其数。
到了清朝,异族统治者只知筑坝拦水,不思疏导根治水患,最终导演了这座千古名城沉没的悲剧。
泗州城沉入洪泽湖是因为历史上的一次洪水灾害。
在唐宋时期,洪泽湖是一个重要的水域,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在1047年(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洪水灾害,导致洪泽湖周围的地区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据传说,这次洪水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太祖朱全忠所发,洪水暴涨,淹没了大片土地和城池,泗州城也遭受了淹没。
最终,泗州城被淹没在洪泽湖之中,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遗憾。
虽然泗州城已经沉没,但洪泽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水域,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经济发展。
同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洪水灾害事件,对后世的灾害预警和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