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胡适的名言名句;胡适自述经典句子?

胡适的名言名句;胡适自述经典句子?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12-14 09:12:16
阅读:

胡适自述经典句子?

1、你不是我的诗,正如我不是你的梦。

2、学生运动已发生了,是青年一种活动力的表现,是一种好现象,决不能压下去的,也决不可把它压下去的。

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4、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5、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到底怎么评价胡适这个人?

胡适的名言名句;胡适自述经典句子?

评价一个人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一般来说可以从个人修养和社会贡献两个层面来进行评价。

从个人修养来看,胡适还是一个很有水准的人。

从道德品性上来说胡适也算得上是一个谦谦君子了。

他和李大钊虽然政见不同,有过论战,但是不影响他和李大钊之间的个人情谊。

古人讲君子和而不同,胡适至少是做到了这一点。

至于个人学术能力,应该说既没有之前说的那么差,也没有现在鼓吹的那么好。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胡适因为其政治立场受到了严重的批判,所以在学术层面上也一度不被重视,但其实胡适对于中国学术在近代的发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不过也要承认胡适确实没有达到第一流水准的境界,但至少还是一个优秀学者。

胡适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整理方面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他的整理工作比较粗浅,也不完善,其认识深度也比较有限,并且受了西方学术一些负面观念的影响不是很客观。

在文学层面上,胡适的文学水准确实不是很高,所以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实乏善可陈。

但胡适在推广白话文的过程当中贡献很大,这也是不容置疑的。

从社会贡献层面上来看,胡适也是有不少贡献的。

胡适的社会贡献当中,以教育领域最为杰出。

胡适出任北大校长之后,延续了蔡元培的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可以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于北大在近代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胡适在学术领域的主要贡献就是白话文,其他方面的成就不是很高。

但白话文的贡献确实很大。

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确立他在中国近代的文化名人地位。

胡适的政治领域表现评价是两面的。

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看,胡适对左翼知识分子和政治力量抱有偏见。

但是,胡适在政治领域的某些活动,有一定的贡献。

比如胡适出任驻美大使期间,利用自己在美国的人际关系,积极争取美国的援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然,这段时间恰好就是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而当时美国并没有参战。

对中国的援助是非常有限的。

胡适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就辞去了驻美大使的职务。

总体来看,在这段时间,胡适还是做了一点贡献,但也不宜夸张。

综合来看,不考虑个人政治立场的话,无论是从个人修养还是从政治贡献来看,胡适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但绝对没必要把胡适捧得太高。

胡适受当时历史发展和个人思想意识能力的限制,有很多观点的局限性,表现的非常明显。

过去曾经因为政治立场原因,对于胡适进行了一些不客观的评价,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是有必要的,但不能矫枉过正,把胡适吹嘘成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良心代表,进而贬低其他知识分子,恐怕就不合适了。

既然题目问的是怎么“评价”胡适这个人,而不是介绍胡适这个人,所以我不再介绍其人生平,单纯地谈谈个人对他的看法。

胡适所处的时期,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个“大师”倍出的时期,从学问家的角度来看,胡适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他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推广白话文的运动,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都是不可磨灭的大事。

当时的北京大学,云集了众多顶尖大师,无论从治学还是做人方面,这些大师都各有各的特色,胡适也是其中之一。

以上是从学问家的角度评价胡适先生。

如果从历史角度评价的话,我的结论很简单:这个人不值一提。

胡适从小成绩优异,求学之路坎坷却也步步高升,年少便可写出深度论文,是可遇不可求的才子。

他性格固执偏激,有一次读完毛主席的《蝶恋花》直说不通顺,皆是否定与贬斥,虽对毛主席的诗词出言不逊但是两人却惺惺相惜,亦师亦友。

由于他国外留学回来,“资产阶级唯心观点”却根深蒂固,在政治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思想偏差。

怎样评判胡适这个人?胡适对七.七后全面抗战不满,声言十年内不问政治。

后蒋介石派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赴任前,胡适特意声明“五不”:上任后,不支持抗日,不宣传抗日,不发动募捐,不争取美援,不破坏中日关系。

其结果,就是胡适在驻美大使的任上,对抗战负贡献,只在美国,忙于骗了许多“大师”头衔。

(后来,苏援在1941年欧战爆发后停止,兼任外长的宋子文亲自出马,才争取到美第一笔借款,宋美龄到美国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美国才全面支持中国抗战,可见美援和胡适一点关系也没有。

)胡适是什么人,还不清楚吗?。

胡适和鲁迅是现代中国思想界文学界所无法绕过去的两个人。

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他们两人的经历很不相同。

鲁迅是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到日本去留学,在日本期间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是一个有血性的青年,辛亥革命前夕回到国内。

辛亥革命成功后,鲁迅看到的景象不是他早年理想的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其实只是一块招牌,本质并没有改变,使鲁迅深感失望。

而此时,胡适得到了美国资助开始到美国去留学了。

胡适有旧文化的底子,他是一个聪明的人,但他到美国留学却谈不上有什么目的性。

1917年,胡适留学学成回国,此时他的眼光已经完全改变了,他要用在美国学到的东西来改造古老的中国。

不久,他和陈独秀刮起了一股新文学运动的浪潮,胡适举起了白话文的大旗,而鲁迅不久就加入了新文化运动,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

可见他们两人虽然立场观点一致,但是两人的底蕴是很不相同的。

胡适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鲁迅则以有丰富的人生历练。

胡适不乏大学毕业生的热情,而鲁迅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鲁迅要比胡适冷静和深刻的多。

鲁迅投身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小说就是《狂人日记》,而胡适则以写作新诗见长。

此后的几年,两人的名声如日中天,也互认朋友和同志。

这种情况维持到最早的杂文集《热风》告一段落,鲁迅对西方文明的热度快速下降,而转入富有深意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他的人生经历发生了作用。

而胡适则是志得意满,陪同他的美国导师杜威在中国到处演讲他的实用主义哲学。

这实际上埋下了两人分道扬镳的种子。

两人真正的决裂是从对待从西方留学回来的所谓正人君子的不同态度开始的。

这时鲁迅从资产阶级的自由派中脱身而去,甚至告别了教育部的工作,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以翻译和写作为生的知识分子。

而胡适则热衷于和所谓知识精英们抱团取暖,并成为他们中最重要的一员,甚至依附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

随着鲁迅思想上逐步转向马克思主义,他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锐利的目光投向社会的方方面面,并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其中包括对胡适的揭露和批判。

随着国内国共两党的斗争的发展,胡适自觉的站在了国民党蒋介石一边,直到共产党解放战争的胜利,胡适也被列为战犯之一。

而鲁迅的地位则被毛泽东给予最高的评价。

这绝对不是一场误会,是必然的结果。

现在我们对胡适也要一分为二。

一方面,他是他那一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他们迷信美国,迷信西方文明,主张全盘西化,并自以为是先进人物并致死不变,这是他们的历史局限性造成的,他们站在国民党一边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胡适对中国的新文化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他用西方科学思想为工具从事中国文化哲学的研究也是有贡献的,有许多是开创性的贡献。

我们不应以人废言。

一位名人说过"错过了胡适,中国将错过一百年″?中国真的错过了胡适,错过了与时俱进,错过了于发达国家教育,并驾齐驱的发展机遇?如果按照胡适先生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教育,将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社会良知道德将高度文明,也将被世界刮目相看倍受尊重之?。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