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白话版多少字?
三国志大约有280万字《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包括《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陈寿本书为350833字。
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为习史者必读之作品。
《三国志》为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三国60年历史。
全书65卷,《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
陈寿在写作《三国志》时,在西蜀任职,晋承魏而来,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孔融让梨译文?
孔融让梨文言文翻译原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高祖父尚,钜鹿太守。
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译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注释融:孔融,字文举。
鲁国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异才,勤奋好学。
诸兄:众兄弟。
辄:只是。
引:挑选。
故:原因、缘故。
法:礼法。
道理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翻译为白话孔融四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拿了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小的,孔融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孔融让梨,《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高祖父尚,钜鹿太守。
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拿了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小的,孔融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
细细分析故事的本身:兄大弟小,兄之于弟是强者,弟之于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
强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来谦让?要是强者将占据大利的机会让给弱者,这才叫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