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颊河的历史传说?
其一,“河神说”。
相传马颊河自发源地到入海口,玉皇大帝共派了七十二路河神掌管,并在河底修建了水府供河神居住,谁知河神不但不造福沿岸百姓,反而为了让沿岸村庄对他们祭祀贡品,在戴家口村东河内兴风作浪,使河水漫过大堤,良田被淹没,房屋倒塌无数。
当夜河神向沿岸百姓托梦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对河神进行一次大祭,沿岸便不再发生洪涝灾害,庇护村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二天早上人们奔走相告,可令人惊异的是村中人们都做了这个同样的梦。
因此人们都说是河神显灵了。
到了七月十五日那天晚上,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聚集在戴家口村东,各家凑齐三牲贡品,摆在河岸上供河神享用,有人说天太黑,怕河神看不见无法享用。
于是有人拿来几盏小棉油灯点燃,下面托上荷叶放进河水中央,给河神照亮,并同时往河里抛撒水饺。
果然,从此以后这一带好多年没有发生水害。
于是,七月十五祭祀河神放河灯的习俗便延续了下来。
其二,“水鬼说”。
在当地沿河村庄流传着一句俗话叫做“隔河一里不算近”。
以前,河道上的桥梁非常少,要过河得绕很远的路。
据《平原县水利志》关于1935年河道桥梁分布情况的记载,马颊河流经平原县境全长41公里,仅有桥梁6座,平均近7公里才有一座桥梁可供行人通行。
戴家口村坐落在马颊河的西岸,可是在东岸也有大片的耕地。
两岸之间没有桥梁可以通行,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全要靠渡船频繁往返,翻船溺水的事情时有发生。
于是便有了众多的鬼故事。
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是所谓的“鬼节”, 是祭奠祖先和已故亲人的节日。
据说河里溺死的 “水鬼”见到了灯光,就可以得到超生。
七月十五日距离秋收的日期近了,又要频繁的穿梭往来于两岸之间,为求平安,便把做好的祭品撒到河里,祭祀河神、溺水而亡的水鬼不要作祟,在撒抛贡品的同时,把制作的小棉油灯放在荷叶上照亮,称之为“荷灯”,后演变为“河灯”。
其三, “祈福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沿河村庄大多都有捕捞鱼虾的传统,戴家口村也不例外。
“七月十五鱼甩子”,正是鱼苗繁育季节。
在这一天里禁止下河捕鱼,为的是让鱼能产出更多的仔鱼,不至于影响鱼类繁殖造成渔源减少。
当地的渔民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也要祭祀河神,祈求下河打渔的时候保祐平安、保祐鱼虾满仓。
祭祀活动中放河灯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其四,“送瘟说”。
家人患有疾病,亲属为之制作河灯投放水中,表示送走“瘟神”,让疾病和灾祸随着河灯流去。
马颊河是北京市的一条河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传古时候,有一条名叫“黑龙”的恶龙长期在马颊河中作恶,摧残百姓,居民们苦不堪言。
后来,一位名叫闫文的勇士展开斗龙,与黑龙展开了惨烈的搏斗。
最终,闫文用一把双刃剑将黑龙斩成七截,使得居民们能够安居乐业。
这个故事传遍了全国,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马颊河还是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所在地,例如南朝梁代的边城诗人谢灵运,明代文学家沈德符等等。
这些历史人物的诗文留存至今,成为了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颊河起源于河南省濮阳县澶州坡,自西向东北流经濮阳县、濮阳市华龙区、清丰县、南乐县,自南乐县西小楼村南出境进入河北省大名县。
《尔雅·释水》中载:(古笃马河)河势上广下窄,状如马颊。
这条酷似马脸的河于是就被叫做了马颊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千古名言,熏陶了后人对水的亲近与向往。
而河与城的相遇,是城市繁华和自然秘境的融合,一条河流,往往寄存着一座城市岁月的故事,安放着人们的生活。
- 上一篇:苹果的名言(苹果发布会名言?)
- 下一篇:赫尔巴特的名言;写运动的名人名言十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