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故事有什么?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孔子的名言和相关故事: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名言强调了孔子的伦理观念中的“仁爱”主张,意思是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他认为人们应该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认为只是了解知识还不如抱有浓厚的兴趣,只是对某事感兴趣还不如从中获得乐趣。
他鼓励人们不仅要追求知识,还要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满足感。
3. 孔子的弟子转世据说,孔子有一个叫曾参的学生,曾参因为不尊敬孔子而被孔子罚站。
后来,曾参在一个晚上照顾孔子时,戴上被子,又蒙上脸。
当孔子问他这是为什么时,曾参回答:“我不尊敬你时,你在我眼中就如同被罚站的样子,我抬头看你时候不敢看你,偷偷翻身时也不敢让你发现。
”孔子听后,觉得曾参已经觉悟,就宽恕了他。
4. 孔子听到音乐有一次,孔子听到一个小孩演奏宫商的音乐,非常感动。
他说:“为何音乐的表达如此婉转?这个孩子的家庭一定道德高尚。
”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对音乐的欣赏,并认为音乐和道德有着密切关系。
这些名言和故事展示了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他对人际关系、教育和道德的看法。
这些观点和故事至今仍然在中国文化中起到重要的影响。
故事:丧家之犬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
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
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
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的名言故事有: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意思是: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
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意思是:有德者心地平坦宽广,无德者却经常局促忧郁。
小不忍则乱大谋 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