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忠孝仁信礼义廉耻,演讲稿?
忠,是一种传统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其本意为“忠,忠心也。
”就是要忠于自己的本性,忠于自己的本心,忠于自己的良知,这才是被社会所共认的忠诚。
介子推追随重耳从亡十九年割股奉君的至忠壮举,柱上所刻他对臣民忠于君王,君王忠于臣民的精辟论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而介休大地忠臣贤哲辈出,曾有汉代孤胆探险拥立代王为帝,被封为壮武侯的宋昌;东汉时为民请命,抨击朝政的太子生领袖郭泰;宋代更有为仕四朝,一心为国,出将入相五十年的文彦博等,被传为千古佳话。
时至今日,党中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坚持传承和发扬忠诚的传统道德信念,仍有积极的意义。
在全社会倡导忠心耿耿,恪尽职守,拼搏奉献,认真负责地做好每项工作,政府就会取信于民,效率倍增,企业就会兴旺发达,学校就会英才辈出。
在生活中人人坚持忠诚老实,忠厚待人,忠心交友,忠恳谦和,社会正气就必然大兴,民族精神必然弘扬,公民良知必然坚守,这样就会形成介之推毕生追求的政治清明的理想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将指日可待。
孝:介子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天生地养,以人成之。
故天生之以孝悌,地生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食,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
介子曰:“夫孝者,德之本也,先王以孝事天”。
介子曰:“事亲者,当尽心竭力以养之,谓之孝”。
介子曰:“虽圣人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者,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况乎民哉?故孝始于事亲,立身之本也”。
或问孝有类乎,介子曰:“居处庄重,孝也;事君忠贞,孝也;居官恭敬,孝也;朋友仁信,孝也;战阵勇猛,孝也”。
简介:崇尚孝道,最早始于夏代。
到春秋时期,其义逐渐完备,才产生了曾子所著的《孝经》,成为古代孝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此百年之前,介之推隐不违亲的孝道行为以及他对孝的阐述,必然对《孝经》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介之推就成为遵崇孝道的最早典范,寒食清明节祭祖扫墓缅怀先德是展现孝心的具体表现。
绵山是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早已被举世公认为感悟孝文化的最佳去处。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国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遵老尽孝是家庭和睦的基本要求,缅怀先德是增强亲情的重要内容。
因此,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人人养成敬老爱老,养老孝老的良好品行。
日常生活中,对老人问寒问暖,关心爱护。
老人疾病时,及时送医治病,陪护疗理。
老人困难时,主动敬送财物,排难解忧。
远离家乡时,抽点时间,常回家看看。
在外遇到老人时,礼让三分,主动帮扶。
总之,心中常存孝道,孝行才能坚持不懈。
孝道不仅是个人美德,也是社会的共同财富。
一个人孝道修养高尚,在社会上必然忠于职守,与人为善,谦虚礼让,诚实敦厚,成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一员。
所以,只要人人都充满孝心,中华大地就会变成美好的家园。
仁:介子曰:“天生之,地载之,圣人教之。
先之以博爱,教之以仁也。
难得者君子不贵,教之以义也。
虽天子必有尊也,教之以孝也”。
介子曰:“何谓仁?仁者,恒爱人。
其心舒,其志平,其气和,其欲节,其事易,其道行。
故平易和理,为之仁”。
介子曰:“吾闻王霸之道,皆本乎仁。
高其位以为尊,下其施,所以为仁,故位尊而施仁,博爱群生,不以喜怒赏罚,所以为仁也”。
介子曰:“上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用其财,中知人安乐之,谓之圣仁也。
上知天用时,下知地用才,中知人能使人肆之,谓之智仁也。
宽而容众,道所以至,弗辱以时,谓之德仁也”。
简介:仁,是中国古代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原本是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亲爱,故谓“仁者爱人”。
本柱上所刻的介子推对仁的讲述,以及他功不言禄,隐居绵山舍身成仁的高风亮节,对孔子将仁作为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必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孔子才有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千古名言。
在这种传统道德的教化下,我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舍身成仁的英烈贤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脊梁。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仁者“爱人”“博爱”的基本内涵一直不变。
到现代,已经演变为现代人文精神,成为“以人为本”的理性动因和追求真善美的内在源渊。
传承仁的传统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家庭尊老敬长,兄弟相爱;在邻里互敬互让,和睦相处;在单位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在社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使整个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社会文明必然大盛。
仁做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特别要求每个人都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有了这种态度,博爱的理念才能变为现实,就会做到既尊重上级,又爱护下属;既热爱志同道合者,又能容纳持不同意见者;既能使用优点特长者,又能热情帮助错而能改者;既能学习先进模范者,又能接济贫穷落伍者等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介子曰:“信,国之宝也;诚,民之所凭也。
天地为大也,不诚则不能化万物。
圣人为知也,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父子为亲也,不诚则疏。
君上为尊也,不诚则卑。
故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昔公子将返国,问以王道。
介子曰:“信”。
问曰:“安信”?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问曰:“然则曷?”曰:“信于君心,则美恶不逾;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
于是乎,民知君心,贫而不惧,藏出好入,何匮之有”。
介子曰:“明主贤君必取于其信,信则得民,得民则国昌”。
介子曰:“信所以守也,守则固,固不偷,民不怨而财不匮,令不偷而动不携,何事不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