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治国名言?
庄子的治国之道庄子反对儒家的以仁义治国和法家的以刑罚治国。
庄子认为儒家的仁义礼乐违背人性,会使百姓“失其朴”。
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
庄子反对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方法的核心--反对“以知治国”。
庄子认为知是“争之器”,而且知往往会被大盗所利用,所谓“盗亦有道”便是如此。
对于以知治国,庄子说“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
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所以,庄子与老子一样,主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
首先来看第一个,在上一篇《·胠箧》里面,庄子提出了著名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和大盗都是庄子明确反对的,圣人因为有为,而圣人的出现,又不可避免地导致盗贼的出现。
而在这一篇里面,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意思是要我们不要去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圣贤”或者圣人,而且要放弃所谓的“巧智”。
庄子名言名句?
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只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也。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庄子劝学语录?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上一篇:酒量大名言,喝酒的名言名句幽默?
- 下一篇:何为名言量;阅读摘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