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魏延抱怨的名言名句,《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诸葛亮一直认为魏延会造反?

魏延抱怨的名言名句,《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诸葛亮一直认为魏延会造反?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4-03-26 06:11:02
阅读: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诸葛亮一直认为魏延会造反?

魏延

三国时期的大将魏延可以说是蜀国的人才,而且也深得刘备的重视和喜爱。

魏延的能力不亚于蜀国的五虎上将,而且刘备占领汉中之后,把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担任着抵御魏国入侵的重任。

魏延跟随刘备之后履历战功,但是却和诸葛亮闹的水火不容。

那魏延为什么会遭到诸葛亮的反感呢?甚至诸葛亮临死前也要想方设法除掉魏延呢?这还要从魏延的出场说起。

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攻取荆州,准备踏平东吴、统一天下。

刘备此时镇守荆州北部的新野,闻听曹操百万大军即将到来,只能够带着全城百姓和自己的手下赶紧逃命,毕竟刘备手下也就几千人吗,根本挡不住曹操的大军。

刘备军带着百姓走到荆州北部的襄阳城外的时候,诸葛亮献计,让刘备去城外叫门,理由就是让跟随刘备的百姓进城。

如果襄阳城开门,我们再趁势攻取襄阳,以此为根据地闭门不战,这样可以维持一年的时间,到时候曹操人困马乏、粮草耗尽,自然会撤军。

刘备依计行事,去襄阳城外叫门。

当时襄阳的守将是刘表手下的蔡瑁,蔡瑁闻听之后当然不开城门,谁也害怕刘备会趁机攻城。

蔡瑁不仅不开城门,还下令放箭驱赶刘备,结果却射死了城外的很多百姓。

这个时候,魏延登场了。

此时的魏延是襄阳城内的一员守将,看到蔡瑁的这种所作所为准备斩杀蔡瑁,迎接刘备进城。

却不料被另一员大将文聘拦住了,二人打到一处不分胜负。

刘备见事到如此,只能往江夏逃命,就带着部下和百姓走了 魏延见刘备走了,也只能无奈杀出城,往别处落脚。

就这样,魏延第一次匆匆出场、匆匆结束。

魏延的第二次出场是在关羽攻打长沙的时候,此时的魏延仍旧是一员守将。

长沙城外,关羽和黄忠大战三天,双方各有胜败。

长沙太守韩玄看出黄忠没有尽全力战关羽,怀疑黄忠与关羽私通,准备斩杀黄忠,不了此时魏延再次出场,把韩玄杀了救出了黄忠,并且开成投降、迎接关羽进城,就这样,魏延投降到了刘备的阵营。

长沙一战,魏延是首功。

刘备和关羽都非常器重他。

但是诸葛亮却极力反对,准备杀了魏延。

如果不是刘备和关羽的极力劝阻,魏延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后来魏延跟随刘备入西川,经历了大小战役并且战功赫赫,深受刘备喜爱和重用,最终官拜汉中太守。

虽然如此,但是这期间诸葛亮从未重用过魏延。

为什么诸葛亮会如此反感魏延呢?其一,魏延是个投降派。

古代人认为,战场上被打败了投降不可耻,如果双方还没有正式开战就投降那是非常可耻的事情。

魏延在襄阳城和长沙城两次战役中,都是双方还没有开战、胜负未分的情况下就宣布投降,证明魏延这种人摇摆不定,这种人在诸葛亮看来是根本没办法重用的,否则会不服管教、不听从军令。

其二,魏延不安全。

长沙一战,魏延杀死太守韩玄,不仅仅是为了救黄忠老将军,也是为了投降关羽。

魏延杀主,在诸葛亮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认为魏延此人太危险了,今天可以杀死主人投降我,明天也有可能杀了我投降别人。

其三,魏延脑后有反骨。

诸葛亮用人是会综合考虑的,除了他的生平所作所为之外,面相骨骼也是诸葛亮用人的考虑因素之一。

魏延就有点与众不同了,因为他的脑后有反骨。

相术有云: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

诸葛亮是个保守的人,做事谨慎小心,所以对魏延也是格外注意,怕他日后造反所以一直没有重用他,而是处处提防着他。

但这还不足以让诸葛亮想方设法杀魏延。

诸葛亮有杀魏延的想法,主要还是在北伐阶段出现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不仅把李严的军权拢到自己手中,连魏延的军权也给剥夺了,从此魏延虽然跟随诸葛亮南征北伐,但是心中一直不满。

尤其是在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和魏延的意见一直不和,魏延主张兵出子午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长安,但是保守的诸葛亮不同意,最终失去了最好的进攻时间和进攻方式。

魏延便以此为话柄在军中抱怨,说“丞相用兵太过于谨慎”之类的话语,遭到了诸葛亮的反感。

诸葛亮虽然任命魏延为先锋,但是有立功的战役却从不让魏延参与,这让魏延对诸葛亮更加不满,二人就这样矛盾越来越深。

直到诸葛亮七星灯续命,魏延趁势闯进了诸葛亮的大营并踢翻了所有的灯,意思就是你诸葛亮休想在多活一天了。

诸葛亮彻底怒了,临终前安排好了蜀国和军营的一切事情之后,也不忘安排最后一件事:派人杀死魏延,为自己“陪葬”。

就这样,蜀国最后的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死了,是在诸葛亮精心安排下死去的。

虽然魏延到死都没有要造反的意思,但是没办法,谁让你后来跟随诸葛亮这个主子呢?俗话说,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魏延你在诸葛亮这个屋檐下不低头,那你最终的命运也只能是这个结果了。

演义开头点明诸葛亮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所以一开始建议刘备杀了魏延。

刘备不信那套,力保魏延,后来诸葛亮的各种方略和魏延的想法相悖,估计诸葛亮一直也不大喜欢魏延,魏延对诸葛亮估计也有点意见,演义就硬是把这个和诸葛亮相左的人写成反贼,好突出诸葛亮的英明。

1.在当初魏延降刘备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魏脑后有反骨,并且他食其碌献其地,杀了他的太守,所以他认为魏延在日后比反,而当刘关张相继去世后,出现蜀中无大将的局面,魏延更加骄傲,是以肯定了诸葛亮当初的推断,才会安排马岱杀之2.魏延以前曾建议从子午谷奇袭长安,也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但是,诸葛亮认为太冒险,没有同意,魏延因此总是抱怨诸葛亮不听他的建议,导致自己没有用武之地。

魏延总是这样抱怨诸葛亮,这话传到诸葛亮的耳朵里,诸葛亮能不猜忌他吗?作为下属,总是对上司有意见,发牢骚,上司能高兴吗?还能信任你吗?因此,诸葛亮就猜忌魏延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