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一祖咏 据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
不 遇 咏 朝代:唐 代 ‖ 作者:王 维 原文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文 | 谢小楼 又偷了两天赖,心境稍稍平和之际,半夜展书,读王维的五言绝句《竹里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通释 《竹里馆》跟上一首一样
为何现在终南山上的道士越聚越多?当地村民:说出来可能你也不信 在西方人民的眼中,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度。同为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传承的最完整,所以外国
千古传诵《长恨歌》,记录了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然而这段凄美的感情只不过是另一段感情的延续,也就是隋炀帝和朱贵儿。人们都记得后面李杨二人之间的缠绵爱情,却都不记得隋炀帝杨广也有一段可以与之不相上下的感情经历。 据说隋炀帝杨广的前身是终南山的一直大老鼠,因为偷吃了皇甫真君的丹药,潜心修炼成了人,真君知道以后大怒,就把这只大老鼠给关了起来。唐玄宗的前世是元始孔升真人,刚巧到了皇甫真君这里做客,看这个老鼠挺可怜的,劝真君放了这老鼠,因此幻化成了杨广;这元始孔升真人后来与蕊珠宫仙女调笑,贬下界成了杨广的妃子朱贵儿。 杨广很是喜欢这个朱贵儿,后宫佳丽多不胜数,但是就对朱贵儿真情相待,平时的阴险狡诈到了朱贵儿这里都荡然无存,大隋朝灭亡之际,杨广与朱贵儿约定来世再做夫妻。朱贵儿投胎成了男人,也就是李隆基;杨广自缢而死,转世为女人,也就是杨玉环。 所以这段波澜的情感是有三世的因缘,而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一世,真个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太凄美的故事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 那种 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酷暑褪去,凉意渐渐来袭。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有它独一无二的美,金灿灿的稻谷,火红的枫叶, 硕果满枝。 秋天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最常见的景象之一,他们用精炼传神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特有的美。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王勃眼中的秋天;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这是李白笔下的秋天;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是刘禹锡眼中的秋天。 在古代文人眼中,秋天除了有美景,也有无限的感伤。夏天树木葱茏,花草繁茂,而到了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对于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文人,这一变化很容易联想到他们自身的命运,他们会感叹岁月易逝,会感叹怀才不遇,会感叹壮志难酬,正如杜甫所写: “老去悲秋强自宽” 。 在众多描写秋天风景的诗人中,王维出类拔萃,他对景物有着独到的理解,语言运用的精准传神,将景物写的形神兼备,活灵活现,历来为后世所赞颂。这首《山居秋暝》雅淡致趣,美的令人心醉,惊艳了古今,堪称不朽之经典!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诗画双绝,他将绘画的精髓融入诗歌,故他的 诗如画卷,美不胜收,这一点在他的《 辋川集》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辋川集》都是描写山水自然的,多采用白描的手法,二十首诗展现了辋川二十个不同的景,每一首诗都犹如一幅精妙绝伦的画作,引人入胜。 这首《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自坐在竹林幽深之处,边弹琴边高歌和唱。 没有人知道的竹林深处,只有明亮的月光在身旁映照。 王维在四十岁以后便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这首《竹里馆》即于当时所作。没有华丽的词藻,短短四句,看似自然平淡,却将幽林深处诗人独享的雅静惬意一表无余。 中国古时山水诗中,很多是借咏山水而抒怀,或愁肠,或忧思,或激荡,或感喟,而王维的作品则多描绘清幽恬静、闲淡脱俗的唯美自然,远离尘世喧嚣,人与自然交融。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唐玄宗时进士,后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乱被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亦官亦隐。王维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作品描绘山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评价)。王维是唐朝时期山水田园诗的著名代表。 古诗文赏析,纯属个人感悟,求指正,谢关注!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我就非常喜爱佛理,我晚年才安家在终南山边。高兴时,每每独自行走在山中,其中的快意,只有我自己知道。也曾走到山穷水尽之处,坐下来,凝望山中云雾迷茫,偶然还能碰到林中野老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忘了回家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王维隐居终南山的自然之趣,和田园宁静的生活。王维隐居在终南山,由于厌倦世俗,接下来讲述兴来独往,胜事自知的情形。“空”不是徒然的意思,而是禅宗哲学概念。在禅宗审美概念中人只有在没有杂念,寂静心态当中,也就是在“空”中才能洞察大自然的美和真谛中。如果遇到美景,就静静的欣赏吧! 这个登山者走着走着,走到了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尽山岭上云朵涌起,变成了云,又会有水,何必绝望呢?此诗,语言平白如画,自然随意之中又有难人寻味的哲理。
唐时,咏帖诗要写八句,才算符合规定。 而祖咏《终南山望余雪》只有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记载,祖咏交卷时,考官问他为何还少四句? 祖咏答曰:“意尽。”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 象是 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