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里,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家乡这些年来的变化。
△中国农村集市贸易开放以来大大活跃了农村经济和城乡物资交流。市场上物品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价值平稳,购销两旺。图为1980年2月11日,四川省川西平原彭县的一个集市贸易市场,赶集的人们熙熙攘攘。
△1981年10月,河南省光山县斛山公社斛山大队余堰口生产队社员余文龙一家,积极将余粮卖给国家。他家去秋承包队里28亩水稻田和8亩旱地,今年夏季收小麦14800斤,秋季收稻谷35800斤,在完成了1750斤的上交任务后,又将3万多斤余粮全部卖给国家。
△1999年6月12日,地处黄河故道的兰考县过去是有名的风起沙飞的穷地方。开展植树造林使该县的风沙化土地逐年减少,粮食产量逐年递增。阎楼乡小李庄村的这些农民们喜获小麦丰收。(摄影/王天定)
△1985年冬,河北省涉县张家庄小学,孩子们在篮筐下争抢篮球。
△1987年夏,河北省涉县王金庄村,学校院内早读的孩子们。
△2014年1月,河北省涉县更乐镇,宽敞明亮的教室内,小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
△2004年5月20日是西平县财政部门为农民发放《农业税收纳税通知书》的第一天。张老汉领到《通知书》后脸上写满了笑容。(摄影/王天定)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2005年6月21日,太康县老城乡五路口村的村民查看种粮补贴的公示。(摄影:焦改荣)
△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图为2007年7月,陕西省铜川市新区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高家村为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款。(摄影王昊)
△国家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图为2010年,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财政所长吴永刚在向村民讲解农业补贴款的发放情况。(摄影/单宗兰摄)
△1985年底,山东省滕县(今滕州市)何袁庄村村里购置了电影放映机,每当放电影时,可乐坏了全村的男女老少。(摄影/翟力民)
△90年代,陕西延安,一家人走在马路上提着电视机箱子。(视觉中国)
△西藏的移动电话业务始于1993年8月,当时交换机容量仅为4500户,移动基站只有1个。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西藏已经建成遍布全区的光缆、卫星和长途电话网,全区,基本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图片拍摄于1997年8月。(摄影:张松延)
△随着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通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高速进行中。2015年,位于新疆昭苏县的通信基站已经建设投入使用。(摄影/杨永光)
△长期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投入。2012年起修建恩黔高速公路,湖北宣恩县晓关龙桥特大桥是该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这里地势险峻,修桥工人们克服各种困难,在深山峡谷中建造了一道彩虹。图为2013年拍摄的龙桥特大桥。(摄影/陈力)
△2016年11月6日,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一对新人正在举行藏族婚礼。图为新郎新娘走下彩车的幸福瞬间。(摄影/赵元平)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马边彝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八大以来,马边在扶贫攻坚、彝族新寨、城市规划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为2016年8月27日拍摄的彝族自治县。(摄影/何卫)
△2017年10月3日,深圳东部的小渔村灯火通明。夜暮降临,五颜六色的民居与灯光把夜色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一首首打鱼归来的小渔船静静的停放在岸边。(摄影/李新旺)
△2005年,照片拍摄自往来于贵州至云南间的“慢火车”。由于地处乌蒙高原的云贵两地山高路险,这趟列车从开行至今,一直是当地百姓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也是当地百姓的“生命线”。这趟列车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为“致富车”、“扶贫车”。(摄像/石宗林)
△公益性站站必停的小慢车,平均票价一角钱/公里,33个站点把交通不便的山区与城市连在了一起,村民们搭乘小慢车,穿梭于乡村与集市之间,趟着勤劳的致富之路。图为2018年3月拍摄于运行在乌蒙山间的6062次列车,村民在列车上卖菜。(摄影/陈文格)
△勤劳的村民赶往城市的农贸市场。(摄影/陈文格)
(图片来源:巨变中国(1978——2018)——第二届中国图片大赛作品精选)
(转载请注明来源:新时代面对面)
监制/陈玮 责编/黄慧 编辑/杜曙晔 技术编辑/杜曙晔
喜欢的话,请给我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