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更夫会在夜晚报时,通常是有一人敲着梆子,一遍走街串巷一遍高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一角色大致还原了古代更夫的形象,但是并不准确。更夫并非只喊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梆子也不是随随便便敲的。
首先很多人都困惑“打更”的“更”到底怎么读,因为在不同的电视剧中会出现不同的读音,实际这个字的正确读法是gēng。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笃笃———咣咣”。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时俗称五更天,这时鸡也叫了,天也快亮了。
古代把晚上的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刻,如子时三刻。在不同的时间更夫会说不同的话。
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1点,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1点-3点, “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3点-5点, “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凌晨5点钟打更就结束了,明明还早,为什么不打“六更天”呢?因为古代中国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
随着时代的发展,获得精确时间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更夫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