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中国
美丽的月季 陈艳钗
姚雪垠先生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原会长王庆生教授与胡逸云揭牌
4月25日,中国新文学学会姚雪垠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河南南阳宾馆举行。儒商胡逸云当选会长,张炯、严家炎、田永清、王庆生、张永健为名誉会长,王超逸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1999年4月29日),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曾用笔名雪痕、雪、沉思、姚东白等,河南邓州市九龙乡姚营寨人,作家。曾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及湖北省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对外友协理事等职务。设立了“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生平简介
1955年,姚雪垠夫妇与子女合影。前排左四女儿姚海燕、后排左一长子姚海云、左二次子姚海星、左五幼子姚海天。
1910年,姚雪垠出生于河南邓州市九龙乡姚营寨,父亲家是破落地主,母亲家是当地大户。
1930年,姚雪垠在河南大学法学院读书,因为参加中共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而被捕,随后被学校开除。
20世纪40年代,姚雪垠开始搜集明史资料,他阅读了正史、野史、地方志和明清人的文集,做出了2万张卡片,并且计划开始写《李自成》。
20世纪50年代, 姚雪垠在武汉中南作协任专职作家,期间短期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史课程。 1957年,姚雪垠被划成“右派”,发配到武汉东西湖农场种地,于是他白天看地、栽树、养猪、放牛、防汛,晚上借着一盏小油灯微弱的灯光下下边写反省书边写《李自成》。
1961年,姚雪垠回复名誉,回到了武汉市区,完成了《李自成》第一卷的修订,1963年交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文化大革命初期,《李自成》被批为“大毒草”,红卫兵前来抄家时,却因毛泽东的指示而未动姚雪垠家的书籍和作品。
1975年,姚雪垠向毛泽东汇报了《李自成》写作情况,“……敬爱的毛主席!我原先除写《李自成》之外,还有一个写太平天国的计划,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今转眼间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十分好,而《李自成》尚未完成一半。我希望再次获得您的支持……”
14天后,姚雪垠收到毛泽东的回信:“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
1977年,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出版。
1982年,《李自成》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1997年初春,“因写作过于紧张劳累而突发中风倒在书桌旁”。
1999年,姚雪垠在北京复兴医院逝世。遗嘱捐献50万元,用以设立“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励基金”。
姚雪垠的作品
《春暖花开的时候》(长篇,1940)
《牛全德与红萝卜》(中篇,1941)
《差半车麦秸》(短篇,1943)
《长夜》(长篇,1947)
《李自成》长篇小说,长达300余万字,第二卷曾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龙飞 金龙 )
著名书法家高明柱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王庆生教授
周同宾先生
与师大原校长王庆生教授
【学会简介】中国新文学学会为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创办于1980年,现隶属于华中师大。学会团结、联络和组织从事中国新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大专院校教师、文学理论工作者、作家、编辑,着重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根本问题,研究当代作家作品的成就,研究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学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不定期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有计划地编辑和出版年会论文集和有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偶遇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原会长,中国作协原名誉副主席张炯先生
与张炯先生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张永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