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一全上人 虚云
一卧溪山数十秋,不知白发已盈头。
诗能入骨情应碎,话到离群泪自流。
好事竟从闲里过,故乡多在梦中游。
那堪更听檐前雨,点点声声滴未休。
转眼之间,秋去冬来,一场冬雨告别了深秋的挽留,一阵寒风让人领略到寒冬即将来临。山林里的冬天却似乎来得稍晚,仿佛秋的风景还没有看够。但住在山林里的一位禅师却无心赏景,到底是何缘故。
今天要说一个传奇高僧的故事,他就是虚云大师,他是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虚云大师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代,经历了道光咸丰等帝直到新中国,从战乱时代到和平时代,一直活到虚岁120岁世寿119岁才去世!
一全上人,与虚云大师相识很久,却因为他路途遥远却很难相聚,这次多年未见,一全上人便留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谈谈自己修行的感悟。临别时,虚云大师有些伤感,也题诗一首作为回赠。
上山修行多年,春风秋雨,不知不觉几十个年头匆匆而过,少年时曾血气方刚,如今也是须发皆白。虽然平时大家很少见面,但是彼此有诗书往来,情谊深厚。这次难得相聚,又要依依惜别,真是“话到离群泪自流”。您的赠诗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些鼓励我的话,真让我情何以堪。
虚云大师又回忆起很多往事,曾经年少轻狂,曾经懵懂无知,如今虽然小有感悟,却深感肩上的担子实在太重。“好事竟从闲里过,故乡多在梦中游”,这些年也虚度了很多宝贵年华,许多故乡的亲朋也慢慢地在记忆中开始模糊,经常在梦中回想起那些快乐的团聚。
每每想到这些,大师内心就觉得很安然。不过他还是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多,“那堪更听檐前雨,点点声声滴未休”,自己也已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听见檐前雨点点滴滴,更感到要继续努力,活到老、学到老,就像那雨滴坚持不懈。
其实虚云大师实在是自谦,不过也反映了这些修行者的内在品性。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大师们感悟到这些,既有责任宣传禅理,也感到岁月匆匆,能力有限。人生如蔷薇,弃世者鄙其刺,乐世者乐其芬。虚云大师卧听檐前雨声,便知尘世更是躁动不安,难以清净,于是心有所虑,诗能入骨情应碎。
虚云(1840—1959),俗姓肖,名古岩,字德清,自号虚云,祖籍湖南湘乡,出生于福建泉州,曾主持真如寺的修复工作。虚云出生仕宦之家,父亲肖玉堂官至泉州知府,望子成龙,要他学八股文,以求仕进。
但虚云自幼性情恬淡,爱读儒籍佛典,其志不在功名。父亲利用种种办法都未能逼他就范,后来他至鼓山涌泉寺剃度,随即隐居岩洞,持头陀行,静心观坐三年。
虚云大师一生苦修,从不破戒,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佛祖,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而感之自然,处之泰然。为光大佛法,护惜众生,法师曾经九死一生,历尽辛劳,而不曾有丝毫自得之意。其所筹措善款甚巨,所兴工程甚大,而无一丝一毫据己独享。难怪可以被称为“近代第一高僧”!
到了1959年虚云大师感觉自己身体日渐衰弱,圆寂的日子怕是不远了,他便开始安排有关事务,并对各寺诸事做了交待,死前给自己的侍者仅留下一字“戒”!短短一字,却包含着无尽的意象:应不应该戒?戒什么?如何戒?这其中无穷无尽的奥妙,至今无人能彻底领悟!“圆寂”后的虚云大师在荼毗之后,留下了数百粒五色舍利子,一代大师的传奇就此落幕!
- 上一篇:杨家将的后人_忠烈杨家将百度百科
- 下一篇:杨绛先生语录喜欢一个人_杨绛先生语录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