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慢慢吃扬州。
关于扬州,最令我神往的一句话: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烟花三月,骑着仙鹤去扬州,腰缠万贯,翩然入红尘,是仙人,亦是凡人。
烟花三月下扬州。
看白日扬州街道上肆意游走着春的气息,暖风微醺,春日渐渐;看夜里千年的古月亮城里一轮明月的皎洁,月照千古,月映千年;做一个尘世外的人,看一个尘世中的扬州,慢的恰到好处。
可谓逍遥扬州城,好过做神仙。
这是扬州的曼妙之处。
扬州无疑是慢的。
最是有名,姜夔曾写过一首《扬州慢》,道尽了一个扬州梦境。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梦里,重着又一个梦。
春风十里,绿竹郁郁,荠麦青青,桥边有红药;
风流清俊的杜郎,豆蔻词工,二十四桥在,冷月却无声。
春风十里扬州路,十年一觉扬州梦。
一句诗写不尽一座扬州城。
扬州是一座需要慢慢走的城。
扬州自古繁华,也自古温柔。
扬州的人爱听剧,爱听曲,爱看前世今生的故事,爱一梦千年的悠长,所以他们总是慢慢的,慢慢的生活着,将时光煮汤,将烟火磨成日常的调味,一点点,便足以体会这世间简单的幸福感。
扬州的建筑,至今还留着古时的影子。入眼所见尽是一些有故事的小楼与园子。
穿街过道,时不时便能撞见一些溜达的老大爷,驾着鸟笼,鸟声盈盈;时不时咿咿呀呀的从远处传来阵阵小曲声。好是悠闲。
扬州是一座适合一个人行走的城市。
从清早走到黄昏,走过一条条青翠的林荫路,穿过斜斜飞扬的柳丝,一个人看三月琼花正盛,一个人赏扬州春雨,看瘦西湖的水在雨中皱成一道又一道的模样,走得越慢,越是离扬州近了。一个人在扬州,总不觉得是单调的。
扬州这座城市,闲下来才是精髓,忙起来就失了韵味了。
或许正是如此吧。
溯起扬州的历史来,与两任皇帝脱不了关系。
一个是隋炀帝,一个是乾隆帝。
隋炀帝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将扬州与京城做了个媒。一道京杭运河,让扬州越发瞩目。烟花三月,草长莺飞,扬州最是让人心向神往。隋炀帝三下江南,为的便是扬州的风情婉转。
而乾隆帝更甚,六次下江南,次次必到扬州。“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扬州的生活,轻轻慢慢,徐徐缓缓;扬州的美人,亦是如风拂柳,让人心仪。温柔乡里,便是英雄亦沉溺。
扬州的园子也像极了扬州。
亭台楼阁,好似工笔,一笔一画,急不得,刻下来一个精致的扬州,眉眼如画。
烟雨中的瘦西湖,湖上映月的五亭桥,幽谧的何园与个园,鉴真纪念馆……每一处都留着过往或深或浅的痕迹,抹不掉。只好踱着步子,借着月光,将这一笔一画都映在心上。
扬州是一座月光永不会灭的城。
二十四桥明月夜,正是当年玉人吹箫处。
逢着满月的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每一个都含着一个月亮。
小秦淮的风月也是绝佳的。一步一步地在河边走,将烦忧都抛之脑后,只看月,看人,看光影流动。慢下来,看的世界都不再一样了。
如今的扬州人早已不惯追述过往的繁华风月,而是慢悠悠地过着最平实的日子。
这日子中,最绕不开的便是扬州的吃食。
提到扬州的美食,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便是扬州炒饭。但扬州的美味却远远不止是炒饭。
扬州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所谓“早上皮包水”便是指的早茶。扬州同广州,亦是有食用早茶的习惯。
扬州的早茶最为特色的当属蟹黄汤包了。
皮薄如纸,吹弹可破,呈上来时往往已被晾至最适宜食用的温度,借用吸管戳破表皮,汤水顺着吸管滋溜进了嘴里,满口都是饱满的蟹黄味。清早食一只盈盈的蟹黄汤包,一整日都有了一种满足的感觉。
扬州人食用汤包还有一个有趣的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倒像是开窗看景,别贪快,小心风大眯了眼,慢慢来。
除了蟹黄汤包,扬州的美食还有甚多。
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有记载:自天宁寺至虹桥一带,茶肆甚多,最著名的有“且停车”、“七贤居”等。清明前后,游人如织,好一派江南的滟滟春光。
冶春茶社
现扬州人吃茶吃点心,又以三春和二园当先。
如红楼三春,扬州也有三春,冶春,富春和共和春;二园则有趣园茶楼,花园茶楼。
冶春的细点,富春的包子,共和春的饺面、馄饨,各有各的美味。趣园茶楼,花园茶楼,亦是别有妙趣。
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可谓是扬州美食的一道招牌。冶春的点心最有名的要算是黄桥烧饼和淮扬烧麦了。黄桥烧饼分甜咸两种,甜的是糖馅,咸的是葱油。淮扬烧麦以糯米为馅,有少许肥瘦肉丁和香菇,外皮也是薄薄的,晶莹剔透。食一口,便是一嘴鲜香。
冶春茶社
杏花春雨时节,江南的新茶刚刚摘下运来,冶春的门口便立起一块招牌,“新茶已到”。简单却明了又诱人。循着时节吃饭,到了吃茶的时候,便来吃茶,顺便尝一尝风味的点心。坐在环水的茶楼里,凭窗远眺,湖光山色,春雨微扬,是在闹市中,却又好似在闹市外。
扬州与河有关,食物中也多河鲜。
醉蟹,蟹黄汤包,蟹粉狮子头,鸡丝虾仁煮干丝都是当地的特色菜。
跟着时令走,遵从食物的本味。扬州人的餐桌上多时节菜,食材虽是简约,做工却极为精细。
一道文思豆腐,虽不知是否吃后真能文思泉涌,但这菜式的精细却是让人惊叹。豆腐如丝之细,浮于清水之中,好似逍遥游中的意境,苍茫人世,大海浮游。
扬州最有名的狮子头,也是如此精工细磨。
徐珂在《清稗类钞》明确记述:
狮子头者,以形似而得名,猪肉圆也。猪肉肥瘦各半,细切粗斩,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虾仁、蟹粉。以黄沙罐一,底置黄芽菜或竹笋,略和以水及盐,以肉作极大之圆,置其上,上覆菜叶,以罐盖盖之,乃入铁锅,撒盐少许,以防锅裂。然后,以文火干烧之。每烧数把柴一停,约越五分时更烧之,侯熟取出。
功夫到家者,做出来的狮子头滑而不腻,一筷子叉开便可闻到浓郁的蟹香,滋味悠远。
扬州人也好吊汤,将成宿成宿的时光融进这汤里面。汤又可以佐味,馄饨、干丝,或是一碗最简单不过的饺面,用鸡汤一煨,取其鲜,便是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
扬州便好似一个温油水润的灌汤包,一口下肚,带汤带水,瘦西湖的山水,东关街的华盛,扬州女子的娇柔,扬州美食的动人,都尽数装进肚中,打包带走。
慢慢吃完扬州,扬州人还有更加舒适的享受法子。一早上是皮包水,一晚上是水包皮。
进澡堂子,慢慢泡一个热乎的澡,洗一日的风尘,也洗去一日的凡思。
这才是扬州。这也是江南。
想起一首有名的《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我说,若到江南逢扬州,千万留在扬州住。慢慢走,慢慢吃,慢慢看花,慢慢看柳,慢慢来,一切都慢的刚刚好。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扬州慢主要内容_扬州慢生活
扬州慢,慢慢吃扬州。 关于扬州,最令我神往的一句话: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烟花三月,骑着仙鹤去扬州,腰缠万贯,翩然入红尘,是仙人,亦是凡人。 烟花三月下扬州。 看白日扬州
-
杜牧的诗作,二十四桥明月夜_杜甫的诗作二十四桥明月夜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书法_谁家碧玉箫吹彻廿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指什么生肖_玉笛谁家听落梅二十四桥明月夜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
杜牧的诗二十四桥_杜牧写的一首七言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
-
舟过安仁的诗意-诗意的江南
说起江南,人们总会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琵琶烟雨、茶道古韵连在一起;走进江南,自然就联想到才子佳人、诗词歌赋、风花雪月;解读江南,你便找到了爱的源头、情的归属、诗的居所。-舟过安仁的诗意
-
舟过安仁的诗意-泛舟湖上,为你写诗,扬州瘦西湖,最诗意的打开方式
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是扬州久负盛名的经典游览线路,沿着水路而行,两岸园林风光仿如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舟过安仁的诗意
-
中秋短信-中秋秘籍最强中秋短信秘籍,过节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发重复短信了
中秋祝福短信1、中秋八月中,美景伴人行。愿皎月添你福,桂香增你喜,玉兔伴你乐,嫦娥共你舞。祝愿佳节快乐,花好月圆合家欢。2、一曲情歌一起听;一个浪漫一生有;一份牵挂一世情;一轮明月一相思;一块月饼一丝甜;一个中秋一起过;一个人生我和你。3.涵虚云雾分,人向广寒奔。-中秋短信
-
宴会主持词-顶级盛宴:中国古今五大名宴
宴会,古时也称为“燕会”,是以酒肉款待宾客的一种聚餐活动。隋唐以前,古人不使用桌椅,屋内先铺在地上的粗料编织物叫“筵”,加铺在筵上规格较小的叫“席”(细料编成)。宴饮时,座位设在席子上,食品放在席前的筵上,人们席地坐饮。-宴会主持词
-
押韵的句子-诗词常识例谈之一——押韵
押韵押韵,又作压韵,指在诗词歌赋等韵文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音调和谐优美,产生铿锵和谐感。用了同一韵母的字,称为韵脚。例解静夜思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押韵的句子
-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的美文《扬州的夏日》,请欣赏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朱自清散文集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