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卫夫人名卫铄,字茂漪,家学渊源,是一代书法大家。唐人评她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用词极尽绮丽,似是恨不得把天底下最灿烂的字眼都一股脑儿堆砌给卫夫人。
盛名之下,当然无虚。
|师承和传承:
蔡邕——蔡文姬——钟繇——卫铄——王羲之、李式
卫铄的传承线是一根晶光闪闪价值连城的明珠链。
根据《法书要录》所述,卫铄的师门传承往上可以追溯到蔡邕(蔡伯喈)。
蔡邕书法传给了他的两个女儿,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蔡琰(蔡文姬),另一位则是蔡瑗——蔡瑗本人名气虽不及文姬,但她的儿子可争气了,即是著名军事家、政治家羊祜,“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句话无人不晓,就是羊祜说的,虽说此人官运亨通,和普通人相比,一生实在拎不出太多不如意。
顺带一笔,羊祜的同母姐羊徽瑜,是晋景帝司马师的皇后。他还有一个侄孙女羊献容,乃是弱智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一生五废六立,后来为前赵开国皇帝刘曜所掳,立为皇后,荣宠无限。足够传奇而外,羊氏家族的影响力和羊家人出众的美貌,也很是令人神往啊。
蔡文姬一生坎坷,子嗣佚失,但是她本人的影响力相比姐姐蔡瑗更高,琴书双绝,文名播于天下,相传她的书法,是传给了钟繇。
钟繇在政治上、书法上的地位都举足轻重。论权势,他是魏国三公之一,官至太尉、太傅;论书法,被誉为“楷书鼻祖”,与王羲之合称“钟王”。
钟繇的书法传人有两个。一个是儿子钟会。钟会的知名度和传奇性也许比他父亲高,名门贵子,手握大权,却终生未娶,过去他最知名的故事是因爱成恨杀嵇康,由于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的演绎,他现在和名将邓艾上演了一生的相爱相杀。
钟繇书法另一位弟子,就是卫铄卫夫人。
卫氏家族的名望声誉同样不简单。别的不提,单讲卫铄的祖父卫瓘,钟会、邓艾就先后被他平叛杀死。
卫铄既从钟繇学书,和钟会要算同门。卫、钟两家由亲结仇,大概从中也可一窥“此情无关风月”的政治残酷了吧。
另外,传说中蔡文姬少年时婚嫁的对象正是河东卫家的直系次子,卫仲道。
好吧,转了一圈这个亲属生态环就连上了。
|成就书圣王羲之,培养了一个书法世家
卫铄有一位姑祖母,这位姑祖母卫氏,正是王羲之的母亲,所以王羲之算是卫铄的远房外甥。从七岁起,王羲之便跟着卫铄启蒙学书法。
后来王羲之达到的高度,也就不用多介绍了。
这对姨甥师徒有很多好玩儿但是不见得真实的故事。
比如墨池,师徒两个练字,经常把一池清水洗成墨池,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卫夫人或者王羲之洗墨池。
还有吃墨。师徒俩专心好学,对于身外之事不大注意。家人送上点心,看也不看拿起来蘸上墨汁就吃,吃的一嘴乌黑。——这样的小故事,不但经常见于古人,近现代也有很多名人有吃墨的传说,例如我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就也吃过墨。过去读书写字都靠墨汁,就放在触手可及处,大抵忘我学习的人,是很容易吃到墨水的。
还传说王羲之有所小成之后,开始飘飘然,卫铄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有一天,她乔装打扮,在集市上摆了个烙饼摊。她把案板放在前面,烙鏊放在背后,擀好一个饼,就随手往身后一扔,每次都落在烙鏊中,分毫不差的垒在下面那个饼之上。这展示了她的腕力、准度和对细微控制的能力。围观人水泄不通,王羲之也过来看热闹,脱口说:这太妙了!卫夫人笑道:无非手熟。王羲之听后,知道师傅在点化他,明悟了勤学苦练的根本,于是沉下心来刻苦学习,综合各家之长,终成一代书圣。
卫铄不但培养了书圣王羲之,她甚至培养出来一个书法家族。
卫铄嫁的是汝阴太守李矩。江夏李氏也是名门,但在卫夫人嫁入李家以前,没有以书法知名的。
在她嫁后,首先是她的丈夫李矩攻习隶书有成,她的儿子李充也有书名,最值得一提的是李充的堂哥李式。李式少孤,后来就由卫铄亲自抚养并教授书法,其书法成就很高,与当时的权威王廙(王羲之叔父)齐名。
江夏李氏,从此变成了一个书法世家,绵延至唐代盛名不绝。
古代好的笔法保密,名帖不轻易示人,所以普通人要想学到上乘书法是不容易的。一旦得到正确笔法和看到高水平的书作,就具备了成为名家的基础。卫铄就好像是身怀秘笈的武功大家,谁得到她的指点,谁就能一飞冲天。
|仙娥弄影簪花楷,千秋传世笔阵图
卫夫人师承钟繇,钟繇被誉为“楷书鼻祖”。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辞海》说“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之为“楷书”。但钟繇的楷书体扁方,仍未脱隶书模式,卫铄的字形则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她的簪花小楷可为现世楷模。
钟繇对自己徒弟很满意,评价她的书法: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完全没有代徒弟稍稍谦虚的意思。
卫夫人的成就不但在书法,对于书法理论也很有贡献。
她著《笔阵图》,指出初学书法,“先须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
她提出用笔有六种方法,如篆书是“飘扬洒落”,章草为“凶险可畏”,八分书为“窈窕出入”,飞白书为“耿介特立”,倘能“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则“斯超妙矣,书道毕矣。”
具体到笔划上,「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
到了后世,卫夫人几乎成了学书法的玄宗正道,要想学好,入门就从她这儿起。
杜甫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云: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王右军即王羲之。)
这曹霸是曹操的后人,盛唐时有名的画家,其画被追捧到什么程度?“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大内珍宝玛瑙盘,不给婕妤不予才人,偏偏就赐给曹霸,再加上无数那时可以直接算做金钱来使用的上乘绸缎织锦;在京城里的贵戚权门,哪一家得势了,家里怎么豪华装修都不作数,必须把曹霸请去画两笔,这才是“蓬壁生辉”了。
火到如此的一位画家,一开始,他学的是书法,就从卫夫人书法入门,但学了一阵后,觉得打死都超不过王右军,就放弃了,改书为画,终成大家。——这就好象郭靖天生就学不会打狗棒法只能学降龙十八掌一样,能学什么,该学什么,视天赋所决定。
从杜甫诗看起来,卫夫人这一脉,就好象是玄派正宗,凡是要学书法的,就从她开头。她是一个门派的标准,唐人要么不学书,学书但学卫夫人。
古代女子嫁到夫家以后,一般就湮没了本姓而不传。比如班昭嫁到曹家后,尽管声名远播,还是被人称为“曹大家”。咏絮才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次子,也被时人简单唤做“王夫人”。
而卫铄独以“卫夫人”驰名,大概是对于她特出的书法地位的承认和尊重。
|才情兼备,八个卦:卫夫人美不美?
卫铄的书法太有名,她的徒弟太有名,以至于她的才情掩盖一切,世人提起她,就不会提到卫夫人容貌了。
色艺双绝,这是我国五千年以降对女子最好最美形象的假想。
那么卫夫人倒底容颜如何,有没有可供追索的蛛丝马迹呢?
好在河东卫氏是大族,并不乏相关名人传说,这其中,就有一个非著名美男的故事。
说他非著名,是因为他太短命了,年仅26岁就一命呜呼,来不及历史长河中奠定一下他的地位。
但他又是很著名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以,长得好看的男子就象一阵阵的秋雨,毫不吝惜的自天上落下。比较知名的如潘安慕容冲独孤信韩子高和高长恭。而这位,哪一个美男榜肯定都无法遗漏。
这货美得实在是撼天动地。
此美男就是卫玠,卫夫人的侄儿。
看杀卫玠,冰清玉润,就是这个少年郎如影随形的两大成语。
冰清玉润是对卫玠容貌气度的描写,同时,卫玠虽然美貌,身体却不大好,卫玠很有才华,好谈玄学,但在家里,他母亲耽心他身体吃不消,都不让他多开口。
后来,卫玠到东晋的京都(南京)来,城里的姑娘妇人听说来了个极品美男,把这当成是一大盛事,倾城出动相看。
首都果然是首都啊,看个人都不一样,人山人海,山呼海啸直捣黄龙一样的气势,把卫玠所坐的车子围在当中行走不得,人们欣赏着那稀世美貌,迟迟不肯散去,林妹妹体质的卫玠又气又急又羞,由此重病而死。
因其美名而围观,导致最终把人活活看死,卫玠大概也是前无古人,后来者估计也不会多。
卫玠美如斯,于是,对这些婚配严格,讲究优生优育的大族来说,卫铄的美貌也差可想象。
又有才,又有貌,又有家世和地位,子女徒儿都出息,卫铄一生,仿佛是看不到什么不足。自古以来的才女美女,都很难得到卫铄这样的美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