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青年作家辛夷坞来成都啦!今年是辛大(粉丝对其昵称)出道十年,她这次带来了最新重磅作品《我们》。
过去,读者认为辛大笔下的青春总是莫名的相似,动不动就把角色写死,青春就是虐恋。 辛夷坞今天解释说,现在随着年龄增长,她不太想看悲剧的东西,不想虐别人,也不想再虐自己。小说《我们》讲述了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在二十几年的时光里分分合合的故事。“我喜欢世俗而温暖的感情。我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写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而是想回归爱情本身,写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
写作、出书成名10年,轻车熟路的青春故事她下笔可能更容易,但是她绝不希望重复自己。“读者在成长,我也在成长,生活远比戏剧精彩,但其实接地气的故事也最难写,需要很多的积累。”
Q1:今年是你出道十周年,《我们》也是你的第十部作品。网上有网友自发的提问说,什么是“辛夷坞式的爱情”,其他回答是“辛夷坞式”的爱情就是“学生时代一切发自内心真实感受的开头,和进入社会后历经磨难和考验,不一定怎样的结尾”,你认同这个总结么?你觉得“辛夷坞式的爱情”是怎样的?
辛:概括得很有意思。我觉得我是挺喜欢描述最初的情感是怎么在现实中或消磨殆尽、或百炼成金的这个变化过程的。我喜欢世俗而温暖的感情。
Q2:《应许之日》是现在电影已经在筹备拍摄中了?你参与其中么哪一部分工作?
辛:《应许之日》的剧本基本已经完成。我参与更多的当然还是剧本的部分。剧本是一部电影的灵魂,这是我更为看重的。当然,好的导演和合适的演绎者也不可缺少。关于《应许之日》的更多问题还是交给影视方来发布吧,相信很快陆续地会有好消息传来。
Q3:那么咱们还是回到更款按行业话题,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离不开好的故事,而你的原创IP《致青春》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口碑,对此你如何看待原创IP对于中国电影的潜在影响?
辛:IP这词也是最近才在一些报道和朋友口中听说,其实,对我们作者来讲就是作品和故事。《致青春》是我早期的一部小说,在出版7年后才被翻拍成电影,获得票房不菲,其实于我没有太大关系,只是我的名字被更多人耳熟能详。但是,回头看来,两种艺术的呈现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互相依存。电影赋予了小说更为华丽的展现形式,而小说作为电影的根本得到最终认可,其实还算是件幸事。所以,所谓的IP对电影的潜在影响,我个人认为相结合要适宜,才会有比较好的结果。
Q4:将原创IP改编为电影这种热潮,你是否赞同?为何?它对于电影是好事还是坏事?
辛:还是和我上边说的差不多,相宜就好。作者讲故事的基础,被演化成影视作品时是否从根本上来说颠覆还是保存?这个我觉得挺重要的。我希望购买IP的影视公司是对故事本身感兴趣才去翻拍,如果颠覆了,就没必要用这个IP了对吧。
Q5:随着IP热的不断膨胀,很多专业编剧都逐渐沦为了IP的码字工,对此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辛:这个是求仁得仁的事儿,我看到的相反。很多作者转行成了编剧。无论哪种,都是与文字打交道的,做原创的沉浸于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够被表达,编剧更加有技巧性,也是要有想法才能做。每个人追求不同,所以,只要在创作时是开心的就好。
Q5:接下来的创作安排是什么?
辛:一直想挑战古代言情,也已经开始在构思了。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陈谋 编辑 吴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