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恨
清代:郑燮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山中雪后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雪
清代:郑燮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竹枝词
清代:郑燮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
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念奴娇
清代:郑燮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题画竹
清代:郑燮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道情
清代:郑燮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
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
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
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图文均来自网络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郑板桥难得糊涂原版诗词_
沁园春·恨 清代:郑燮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
-
题画竹四十年来画竹_老竹新竹诗句
刁成文,字昶,河北衡水人,自号竹石居主人。早年学习书画,师从朱庆文老师学书法,书画得到乡贤牛元斗、高子厚、王相文、周怀馥诸位先生的教诲。绘画尤喜梅兰竹菊,也多有涉猎,书
-
昔去花如雪,今来雪似花什么意思?_雪景作诗一首
寒来暑往,秋去冬来,转眼间冬季也走过了三分之一,北方的天气也逐渐变得严寒。儿时记忆的冬季总是大雪纷飞,小伙伴们在大雪中嬉戏,打闹,好不快活。现在的自己即使身处纷纷大雪中
-
郑板桥的诗书画被称为什么_郑板桥画鉴定
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
-
扬州八怪是郑板桥汪士慎_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
郑燮 (音xie,四声)生于1693.11.22,卒于1765.1.22。享年七十三岁。,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 郑板桥 。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
-
郑板桥的诗启示了我们_
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形象,和文静、高雅、虚心进取的自然品格让历代文人不知倾注了多少情感。他们以各种不同的心境来观照竹子,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来咏叹竹子。
-
郑板桥竹子国画_国画郑板桥墨竹画图片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绘画深受沈周、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等人的影响,注重个性发挥,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写出物象的形神,抒发
-
郑板桥在画竹诗中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_看到竹子我想到了郑板桥的一首诗
郑板桥是清代的书画家和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也曾经短暂的进入过仕途为民谋福利,只是后来受不了官场的不作为,私自开仓救济灾民,惹怒了上级官员,只好告病还乡。辞官的郑板
-
郑板桥画竹赏析_郑板桥诗四十年来画竹枝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1693-1765 ),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擅画花卉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及赏析_竹石整首诗的意思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距上次读诗已有多日,其中客观原因林林总总,但更多的主管的慵懒,缺少咬定青山的执着,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郑板桥的画境之中,去品味诗人
-
郑板桥的竹石图鉴赏_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代表作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仍坚劲,任凭你刮东
-
郑燮的竹石的诗意_清郑燮写竹子的诗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古诗故事】 郑燮(号板桥)在山东潍县当知县的乾隆十一、十二年间 (1746-1747),山东大灾,饿死了很多老百姓。当时,他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召集农民修筑城池,责成当地宫家大户拿出粮食来开设粥厂,轮流进行救荒。同时,他全部查封了投机商人屯积的粮食,限令他们平价卖给老百姓。 但是,灾荒越来越严重,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象。这时,郑燮决定动用官仓里的粮食来救济灾民。有人提醒他,开官仓救荒必须先向上级呈报请示, 郑燮回答道:“现在是什么时候?等到辗转申报再批示下来,老百姓早就一个不剩了!如果上级怪罪下来、责任由我来负!” 这样,救活了成千上万的灾民! 然而,由千郑燮做官一向爱护平民百姓,遭到土豪劣绅的极大不满。他们便趁机诬告他借救灾贪污舞弊。他非常气愤,觉得那些小人的手段十分卑鄙无耻,认为自己廉洁奉公的节操是不怕任何造谣诬蔑的。于是,他托物言志 ,为了表白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悄操,挥笔写了《竹石》诗。 【作者小像】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