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笼络许多能人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正说明刘邦拥有非同寻常的领袖素质。作为领袖,最重要的就是这种组织协调能力,并不需要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全才。正好比一个好校长,并不需要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样样精通,只需要能请到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并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即可。
至于刘邦为何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他敢于承担政治风险,敢为他人所不敢为之事,这是政治领袖的必备素质;
二是出身平民的他虽然有许多缺点,但他没有什么架子,能够做到知人善任,虚心听取属下的意见和建议,很少刚愎自用,这就能极大的吸引怀才不遇的人加盟。
三他是宽厚长者,不吝惜赏赐,前面两点让他能笼络萧曹故人,对张良、陈平等人施以知遇之恩,让他们“士为知己者死”,这一点则让他能用各种手段收买到能为自己所用的投机分子,如英布、彭越等人。
刘邦集团中的人物,大抵有两类。一是其嫡系—丰沛功臣集团,如萧何、曹参、周勃、灌婴、樊哙等。二是逐渐从对手吸收到的优秀人才,如张良、陈平、韩信、英布、彭越等。这类人又分为三类,一类是因为“士为知己者死”而对刘邦效忠的张良、陈平等人;第二类是既对刘邦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又有投机心理的韩信等人;第三类是完全是投机分子的英布、彭越之流。下面我们分别讲讲刘邦如何能够得到他们的效忠。
一刘邦能够让自己的小伙伴—丰沛功臣集团对自己效忠,是因为他敢于承担政治风险,敢为他人所不敢为之事,这是他最初起兵时能成为领袖的根本原因。从此以后,萧曹等人与其确立了牢固的君臣关系,之后自然终身追随。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
不少人读了史书后,都对刘邦能够笼络萧何等一流人才感到不可思议,认为刘邦好像什么都不会,遇事只会说“为之奈何?”。刘邦起兵时,论资历、才能都不如萧曹等人,他们何以甘心屈居刘邦之下?读过下面两则史料,相信大家不难找到答案。
一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於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二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適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
从上面两则史料我们可以看到,萧何、曹参等人并非没有机会成为领袖,而是他们不愿承担政治风险,害怕失败后被秦朝灭族,都不敢担任领袖。他们不敢单干,却要抱大腿,其原因与第二则史料中陈婴不敢自立为王是一样的。称王称帝成功了自然是好,但失败了多半会万劫不复,所以,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在这种政治斗争中,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如萧何之流,虽然才能出众,但不敢承担政治风险,只想抱大腿,成功了可以封侯,失败了也是从犯,易于保全自身。
接下来我再说说刘邦如何能够吸引到对方阵营里的优秀人才。简单来讲,一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作为优秀人才,最大的悲哀就是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这个道理。再优秀的人才,遇不到贤明的主公,也是枉然。而刘邦这个CEO恰好能够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其才能的舞台,他能够做到知人善任,虚心听取属下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如此,刘邦对他们都有知遇之恩。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些人自然要为他卖命。二是他还能不吝惜赏赐,能用各种手段收买到能为自己所用的投机分子,如英布、彭越等人。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 张良 《史记·留侯世家》云:後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张良追随刘邦是因为他以前总是明珠暗投,没有人欣赏他,而刘邦能认识到并尊重他的价值,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士为知己者死,张良追随刘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 陈平 《史记·陈丞相世家》云: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汉王疑之,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陈平曰: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会追随刘邦,一方面是因为魏王、项羽都认识不到他的价值,而他听说刘邦能够知人善任,所以前来投奔;但更重要的是,刘邦能排除亲近故人周勃、灌婴等人的干扰,充分信任他,充分放权,让他全力实行其反间计,终于收到奇效。想想历史上有多少主公因为亲近之人的谗言而错杀优秀人才,自毁长城。刘邦能够超越他们,所以他能成功,能得到陈平的效忠。
二 是他还能不吝惜赏赐,能用各种手段收买到能为自己所用的投机分子,如韩信、英布、彭越等人。
3 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萧何月下追韩信,向刘邦极力推荐韩信。韩信被拜为大将,然后为刘邦争夺天下出谋划策,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后)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将齐地封给韩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
韩信这人有点特殊,刘邦能够得到其效忠,一方面是因为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韩信不忍心在楚汉相争之际,背弃刘邦自立;另一方面是因为刘邦很懂他的投机心理,不吝惜赏赐(至少在夺取天下之前是这样),能够给他分红。
英布、彭越二人则完全是被刘邦收买的投机分子。在此不赘述,详见张良在刘邦困于固陵后用封地收买二人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