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元《朝元仙仗图》(附:比较《八十七神仙图卷》)
撰稿:陈磊
朝元仙仗图
八十七神仙图卷
武宗元(?—1050年),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坡(今河南孟津)人,是北宋重要的宗教画家。官虞部员外郎,擅画佛道鬼神,学宗吴道子,行笔流畅;年十七,曾为北邙山老子庙壁作画,庙壁原有吴道子《五圣图》,他继承吴道子画风重绘壁画,并将三十六天帝中的赤 明阳和帝君画成宋太宗相貌。景德末(1007年),真宗营建玉清昭应宫,招募画工绘制壁画,中选者百馀人,分为二部,武宗元任左部之长。后又于嵩山、开封、洛阳、许昌等地寺观绘制宗教壁画。他的画迹除了《朝元仙仗图卷》以外,洛阳南宫三圣宫东壁十尊丈余高的太一神,以及龙兴寺(许昌)、嵩岳庙、中岳天封观等处壁画都负盛誉,时人把他与唐代吴道子相比,《圣朝名画评》说他“学吴生笔,得其闲丽之态”。
此时包括武元直在内擅长的道释壁画的民间职业画家如孙梦卿、高益、王兼济、张昉、王拙等多沿袭吴道子画风,具有“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的“吴带当风”特色,就是说武宗元等画家继承了吴道子所创造的一种起伏流畅、错落有致的线条表现风格,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均有迎风飞舞的动感。
今存《朝元仙仗图》,长卷,绢本,墨笔,纵58厘米,横777.5厘米,人物形象端庄丰满,仪态万方,气象不凡,无款印,卷后有南宋乾道八年(1172)张子珉题跋,并有元代赵孟頫题识,定为武宗元真迹,现藏美国华人王己千先生怀云楼。《朝元仙仗图》一说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全部面积计403.3平方米,像一条彩带环绕整个大殿,而全殿只是这一幅画,绘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作者是武宗元,另有说是洛阳马君祥父子等人。
此画是一幅道教壁画稿本,以卷轴画形式流传至今。画道教东华、南极两天帝率领仙官、侍从和仪仗队去朝拜玄元皇帝的情形。天下三界十方男子得道成仙由东华帝君统管,南极天帝则统管人类的寿命,玄元皇帝即老子。北宋推崇道教,武宗元仍保留了唐代道教绘画风范。画中的金童、玉女、仙伯、大帝等人物体形丰满,仪态庄重。整个队伍统一在行进之中,人物排列参差起伏,疏密相间,彼此顾盼,衣带飘荡,富于动感。《朝元仙仗图》是老子庙殿堂左边壁画的稿本,据道教神仙系统推断,右壁原本应有西灵、北真二天帝率领的行列。
图中描绘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东华天帝君和南极天帝君与众仙官、侍从、仪杖、乐队等八十七个神仙同去朝谒元始天尊的情形。在人物塑造上,帝君庄严、神将威武、而金童玉女的脸庞则天真无邪。有的慈祥娇丽,有的恬淡自然,各极其态,富有神韵。作者运用长垂流畅的线条,描写稠密而重叠的衣褶,人物安排参差有致,繁而不乱,神采飞动,深得唐代吴道子的遗韵。中心是八个主神,帝后装束,四周围绕着290多个值日神,分四层排列。四种类型人物形象都是按照一定的理想的特点描绘的,所以大多数都缺乏具体性。但十名男神仙的形象,却可以看出在追求个性的特点。对全部人物行列勾绘了稠密重叠的衣褶,并且尽量变化着头饰、仪仗和六十七个仙女的姿态。这些变化产生了形式上的丰富和华丽的效果,努力避免单调的感觉。全卷人物神态和在风中飘动的旙旗、裙裾、飘带、花枝,一面行进一面飘动的感觉得到完整和统一的效果。人物神情各异,构图整齐而不呆板,组织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面部表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从而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总之,这幅图气魄宏伟、人物生动,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白描技法的高度水平。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构图相同,人物上方无榜题。《八十七神仙卷》缺最前一名神将,《朝元仙仗图》缺最后一名神仙。原图应有八十八名神仙。八十八个神仙,共四种类型:三个帝君(头上有圆光),八名武装神将,十名男神仙,六十七名女仙(这些女仙中有玉女,也有金童,但都作女装)。著名鉴定家杨仁恺先生认为《八十七神仙卷》为《朝元仙仗图》的摹本,他说“徐悲鸿纪念馆藏有宋人《八十七神仙卷》,与此图(《朝元仙仗图》)构图内容完全一致,画法也基本相同,大约是它的摹本”,黄苗子先生也认为《朝元仙仗图》要早于《八十七神仙卷》,他说:“《朝元仙仗图》卷比《八十七神仙卷》卷略长略高,线条清晰,气晕流畅,人物布局安排也较匀称雍容。《八十七神仙卷》卷多用游丝、铁线描,富于蕴藉感。《朝元仙仗图》卷则以流畅圆润的‘莼菜条’和顿挫有致的兰叶描,富于流动感,笔墨上各有所长,工力悉敌,可能同出于宋代高手,从线描的风格看,《朝元仙仗图》似较早于《八十七神仙卷》,《八十七神仙卷》用笔圆熟,和李公麟《维摩演教图》等传世作品更为接近,而《朝元仙仗图》图中所见的顿挫笔势则较接近于唐、五代的风格。”《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图》笔法上各不相同,但各有所长,《八十七神仙卷》更为工谨,而《朝元仙仗图》在气势上更胜一筹。
《朝元仙仗图》是一幅道教壁画稿本,以卷轴画形式流传至今,原本已流落国外。
画面描绘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场面。有肃穆庄严的帝君,有威武凶悍的天将,有文雅美丽的玉女,有翩翩欲仙的真人,人物众多,繁而不乱。线条流畅,衣纹稠叠,临风飘扬,似在空中。人物仪态不同,头饰仪仗各异,成功地表现出帝君的庄严、神将的威武和仙女的丰姿。
《朝元仙仗图》由北宋画家 武宗元(约980-1050) 所画。
武宗元,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波(今河南洛阳吉利区)人。真宗景德年间,建玉清昭应宫,征全国画师,分二部,宗元为左部之长。他家世业儒,以荫得太庙斋郎,官至虞部员外郎。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作大量壁画。
画家运用长垂流畅的线条,描写稠密而重叠的衣褶,人物安排参差有致,繁而不乱,神采飞动,人物神情各异,构图整齐而不呆板,组织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
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面部表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从而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整个画面色彩单纯明朗,以石青石绿为主,衣冠宝盖大量运用沥粉贴金,总体色调既灿烂又沉厚。
《朝元仙仗图》卷所表现的是道教故事,描绘众神朝觐道教最高天神——元始天尊的宏大场面。全卷由两个帝君、十一名男性神仙、八名神将、六十六名女装神仙(其中男性的金童亦作女装)组成了庞大的仪仗队列。队列由武士型的神将开路,两名头上有圆光的帝君——南极天帝君、东华天帝君分别由男仙、女仙们簇拥着;金童、玉女是天上诸神的侍从,在队列中,他们分别手持旗幡、伞盖、香花诸物,有的还弹奏着乐器。这个队列于祥云托浮的天桥上、在清雅的乐曲伴奏下缓缓前行。
《朝元仙仗图》(全图)
【材质】长卷,绢本,墨笔,
【尺寸】纵44.3厘米,横580厘米。
【文物现状】(美)王季迁收藏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朝元仙仗图作品赏析_朝元仙仗图作者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附:比较《八十七神仙图卷》) 撰稿:陈磊 朝元仙仗图 八十七神仙图卷 武宗元(?—1050年),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坡(今河南孟津)人,是北宋重要的宗教画家
-
《朝元仙仗图》_朝元仙仗图作者
《朝元仙杖图》宋 武宗元 绢本墨笔 纵57.8厘米 横790厘米 美国纽约明德堂王季迁藏 武宗元(?—1050),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波(今河南孟津)人。擅画佛道鬼神,学吴道子。北宋景德年
-
当代书画名家百科网_中国书画家百科网
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 【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