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阅读过程中,它受一定政治、经济的制约,又因刘勰自身受到儒、释、道各家思想的熏陶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产生的。本文着重对《文心雕龙•神思》和《文心雕龙•时序》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心雕龙•神思》是作者继《文赋》之后,对作家在文学创作正的思维活动的又一生动的描绘。因为在“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中,其实是对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中说明构思活动开始后,想象便广阔,思维则驰骋的生动引伸。于是,刘勰填补了陆机在文学与社会现实关系上的缺失。因此,一方面,作者肯定文学创作中需要赋予想象,另一方面,又指出想象建立在社会现实之上,并非是凭空的臆想。
而《文心雕龙•神思》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描述思维活动的特点,论如何保证思路的畅通。其中提出构思有迟速的不同,但并资博练,而神思默远,是致胜之宝。其实,在我看来,刘勰写《神思》作为创作论之首,事实上就是指明了文学创作不能拘泥与现实,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一方面又在说明想象活动必须扎根与现实之中,如果脱离了现实则想象便失去了依据。总之,不管作品中怎么论述创作过程、怎么论述志气,我觉得最终是在论作家们怎样写出好的文风。因为文学创作中形成的文风往往是作家运用语言铸造的完整的,以反映客观事物或者表达自己主观情感的产物。而,写一篇好文章,是可以记录事件意外供读者阅读的,由此,如果作家通过想象构思创作了文章以此来反映社会,那么集中表达思想与情感是可以陶冶情操,感染与引发共鸣的,也是作家,读者,文本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相互作用。因此,《文心雕龙•宗经》便将好的文风概括为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 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延,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由此衍生,自古讨论文章好坏,离不开时代、创作者本身、语言使用的技巧这些因素。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此外,《文心雕龙•时序》一篇作为文学批评和鉴赏论,它集中反映了刘勰的文学史观。显著观点即社会现实影响。制约或决定这文学的发展,而时代的政治又在文学创作中反映出现。其实,作家在创作文章的时候,文章所呈现出的思想、文体风气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色彩,被打上的是特定时代的烙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则可以看出每个时代赋予的文学文体不同。如盛唐时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经济上出现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便奠定了经济基础。社会思想文化则更是思想开放,文人志士则通过写诗抒发情怀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政治追求与政治愿望。再如明清小说,则是随着市民阶层不断的壮大,人们对于市民文化的需求就大量的产生了新的文学样式,必然导致了市民文学的发展,才出现了现如今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名著。
再有,刘勰特别强调同儒家思想相联系的阳刚之美,因此他关于“风骨”的阐释正好体现于此。但是正如专著中指出“操欠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亦在说明想要透彻地理解某个文学作品,读者得亲自实践,善于识别,因此需要大量阅读作品来积累感性材料。总的说来,品读完《文心雕龙》后,其实印象最深还有风骨,兴寄,性灵,童心和辞达这些关键词。而在投身能写作实践的时候,真的体会到了创作思路的形成重要性,也同样赞同灵感“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写文应该“并资博练”和不易被打断创作思路,以及认同好的文章能够牵动着读者的思绪,即“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最后,读书给人感触,由心生文。分享自己喜欢的一句话:“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人生活在繁杂的社会中,要懂得消除疲劳,谈笑之间,心存愉悦。这里,想对自己说,大三结束也意味大学上课生涯同样结束。在怀念大学生活时,还得继续努力应对社会,乐观接受挑战。因此,做到“无私与轻重,不偏于憎爱”也能够“平理若衡,照辞如镜。”,想收获更多,就得奋斗,学习永无止境,起码要对得起自己良心。
- 上一篇:汉武帝被称为_汉武帝 百科
- 下一篇:存浩然之气_浩然正气天地长存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