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君主可以把一个国家从衰落带向强盛,比如秦孝公,而一个差的君主则会把一个强盛的国家带向灭亡,比如说魏惠王。
魏国本经过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成为了战国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魏文侯联合三晋东征西伐奠定了魏国的大国地位。而魏文侯的后继者魏武侯虽无魏文侯的雄才大略,但是在军事上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依然保住了魏国的霸主地位。而魏惠王则在外交、用人、军事上均是不堪,魏国自其之后退出了战国的最强国的序列。
外交上,魏惠王由于即位时收到了韩国和赵国的干预,于是在即位后对赵国和韩国进行了军事报复,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是却彻底导致了魏国和韩赵两国关系的破灭。而此时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都通过变法改革等国力大大提升,开始对于魏国的霸主地位进行挑战。而魏国由于四面环敌而有些捉襟见肘,结果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但是魏惠王却对外交政策不加修改,反而继续做着自己的大国梦,与齐国在徐州互相称王。这更是直接引起了各个诸侯国的不满,楚王对此耿耿于怀。魏惠王近乎作死的外交策略使魏国地处中央四面环敌的劣势爆发到了极致,使魏国落入了十分不利的境地。
敌人多并不可怕—假如自己足够强大的话。一个国家的强大最重要的就是因素就是人才,显然魏惠王对此并不擅长。魏惠王曾向齐王夸耀自己国大而财宝丰富,而齐王听后不以为意,向魏王说道:“我有大臣檀子,镇守下陲,强楚不敢犯境,泗上诸小国来朝。我有能臣肦子,镇守高唐,赵人不敢东到黄河捕鱼。我有贤臣黔夫,镇守徐州,吓得燕人北门祈祷,赵西门祈祷,祈求神灵保佑,并且有千余户归顺了齐国。我有良吏种首,负责国内治安,人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有这四位能臣贤相,他们就是我的宝物,岂止照亮十二辆车子!”一席话使魏惠王惭羞难容。商鞅原本是魏国之臣,但是魏国丞相公叔痤在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但是魏惠王却没有听从,结果商鞅找机会逃离魏国,到了秦国成了秦国变法的重臣。
军事上,魏惠王时期虽有几次小胜利,但是在与齐国的两次大战中打败于齐国,致使魏国的精锐部队遭受了巨大损失,而后与秦国在河西的战争更是丢失了河西的大片土地,这两场战争使魏国从当时的顶尖强国沦落为二流国家,魏国再无称霸的实力。
一个君主无能平庸的君主或许不能为国家开拓版图,但是却可以安守本份,使国内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一个无能平庸却又野心勃勃的君主却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显然魏惠王就是这样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