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中国一千多年前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对于这场改革,数百年来争论不休。近些年随着一些史学材料的发现,人们逐渐看清楚这场变法的真实面目,其实并不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中所展现那样,对旧制度的改革,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是对民众的疯狂掠夺。
变法是如何变性的
王安石的免役法目的是交钱就能够免除差役,本是针对那些有服役义务的百姓,但是变法之后还迫使那些不服役的村民也要缴纳差役钱。保甲法,这不仅仅是募兵制向部分征兵制的倒退,而且变向增加了百姓的兵役负担,而且百姓缴纳钱财之后也并不能免除徭役。
青苗法是为了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官府借钱给百姓,等到秋收以后低息偿还,以免农民受到高利贷的盘剥,同时也可以阻止土地兼并。然而这种制度发展到后期却成为硬性摊派,每一户都必须贷款,而且利息在层层加码之后,变成政府垄断性质的高利贷,甚至比民间高利贷还要严重。方田税是为了查清隐瞒缴税的,但是官府在重新丈量土地之际,变相增加税额。
由于宋朝人口众多,而耕地面积不大,依靠土地税收远远不能支撑政府的支出。政府便设置市易司,对工商企业收税,他们通过垄断市场,赊账等方式,对工商企业进行掠夺,而且对于这些市易司官员有业绩考核,考核不通过要罢免,考核优异者还能够从中提成,这些都加剧了宋朝政府对工商业的盘剥。
政府通过王安石变法,获得免役钱、青苗钱、市易钱等各项收益,填充了国库,但是这些税负是建立在大批工商业者以及大批农民破产的基础上的,当时开封有一半的流民,这些流民大都是失去土地者。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很多人认为王安石变法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解决宋朝当时三冗问题,即冗员、冗兵、冗费。拿冗员为例,宋朝的知县除了副手之外,还有经济监官,他们分别负责管理本地的酒税、工商税等税负,这些都间接造成了冗员现象。
相比于唐朝科举每朝录取不到30人,而到了宋朝,每次录取超过三四百人。这些官员只要录取不论你是否有职务,都是能够领导工资的,仁宗时期,中央内外属官已经超过17000多人,办公人员的增多,无疑增加了办公费用,这也是宋朝冗费的起因。
宋朝当时养了100多万的常备军,和唐朝兵役制不同,这些士兵是需要拿工资的。比如在宋仁宗时期,就因为拖欠军队的工资问题而爆发了军队暴动,这种武装暴动要比农民起义严重很多。能不能把这些常备军让地方来养呢?宋朝前面五代十国所经历50多年分裂,正是因为地方军阀拥兵自重,朝廷无力管控所致。所以宋朝这些常备军,是不得不承受之重。
不可否认,面对宋朝这些问题,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官员的腐败导致改革变质。王安石认为国家必须全面掌控天下的各种资源,然后朝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系统的“理财”,否则没有开源,君王无论如何节俭,都是没有用的。
王安石把个人财富与国家财富对立的角度来看,认为整个国家财富是恒定的,百姓不能“擅万物之利”更不能“与人主争黔首”,只有严厉打击了与官府争利的民间力量,官府才能聚集财富。比如在《熙宁奏对日录》中,当神宗认为利用市易法进行强取豪夺的方式不可行时,王安石坚定要求,神宗对于这种政策千万不能手软,他辩护称,天下的财富都是陛下的,而且应该由朝廷官员来安排管理,所以对民间财富这种“摧抑兼并”是合情合理的。
王安石的短视
王安石这种把民间财富与国家财富对立的方式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工业革命前,英国由于圈地运动,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农业土地集中的同时,一方面减少了农业的雇工,另一方面为城市的扩张提供了更为充足的食物。原来农业当中的大量雇工流向了工业领域,从而推动工商业经济的向前发展。
英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尤其大量人口聚集在同一个地方,大大促进了物理学、工程学的进步,进一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爆发,将人类带向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其实是长期手工业的发展,诞生了工业革命。
就拿蒸汽机为例,蒸汽机并不是瓦特发明的,他只不过总结了当时的蒸汽机理论以及技术。比如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瓦特发明蒸汽机前100多年,就已经发明了蒸汽机模型。英国工程师托马斯.纽卡门发明的蒸汽机已经能够用于煤矿排水,只是没有后来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效率高。
如果没有城市,没有大量工业技术人员对整个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会有瓦特制造出更节能,更高效的蒸汽机。在城市当中,分工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货物的交换,并渐渐发展起商业。人们总是以为工业革命导致英国人口的增长,而是因为英国城市人口增长才孕育了工业革命,让整个英国跨越人口与经济的低效率循环。
从明清到1968年,这六百年时间里,中国粮食产量增加10倍,人口也增加10倍,耕地面积增加了5倍。结果是什么?人均粮食和人均收入都不变,也就是人口的增加,抵消了技术进步以及耕地增加。但是近两百多年,人们因为技术进步跨越了这种低效率循环,也就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快于人口增加速度。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老师认为,公元960年宋朝开始,中国进入了现代化,资本主义标志性的:纸质货币、航海指南针、水力纺织机等等都已经出现。但是王安石利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官方垄断了工商业经济。当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会牺牲私有经济,并利用私有经济来壮大国有经济。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严厉打击了私有经济体系,摧毁的不仅仅是富家大户,也迫使基层民众脱离豪强,依附于朝廷官府。
王安石变法使得国库财富迅速积累,相比于变法前“一道之财,十五六入于私家矣”,到了变法后“天下之财,大半归于公室矣”。到了元丰后期,国库财富的积累达到顶峰,这显然不是生产发展的结果,而是搜刮百姓财富所致。而王安石还利用“天下之财,大半归于公室矣”来进行自我粉饰。
经历王安石变法之后,北宋的市场经济遭到极大的阻碍与破坏,商品经济逐渐倒退并出现萧条,进而导致了生产经济的衰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王安石变法滋生出的腐败
王安石本人才华横溢,道德方面也是无可挑剔,然而他所利用的新党却是向民间大肆敛财的酷吏,比如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确、蔡京、李定、邓绾等人,都是投机取巧,强取豪夺的小人,身后成为历史的罪人,留下千古骂名,被列在《宋史》的奸臣传中。而邓绾那句厚颜无耻的名言“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成为历史的笑柄。
王安石难道不知道所用之人,为一批小人吗?其实王安石变法实质是对民间财富的强取豪夺,也只能依靠这些酷吏,他们在敲诈贪腐的同时,也能够让国家财富日渐增长。但是社会风气却日渐衰败,变法当中的弊病逐渐暴露,不断加深政坛内部矛盾,使得党争成为北宋当时主要矛盾。
当时北宋人送王安石为“拗相公”,他将刚愎自用固执的形象演绎到极致,他不但把自己的学说看作真理,而且认为自己就是真理的代表,而不同政见者都是庸人,是打击的对象。但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使得北宋社会伦理道德沦丧,政治体制腐化,整个官场充斥着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他们兴高采烈地奔走于朝廷官府与神圣庙堂之间,探囊取物般地攫取着国家的权力与人民的财富,直到将北宋帝国导入一场灭顶之灾的浩劫。
- 上一篇:瓦岗寨为什么会失败_
- 下一篇:写早春的七律_春节七律现代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王安石被后人誉为什么_王安石被后人称为是什么
王安石在中国一千多年前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对于这场改革,数百年来争论不休。近些年随着一些史学材料的发现,人们逐渐看清楚这场变法的真实面目,其实并不是我们历史教科书
-
什么是王安石变法_评析王安石变法
【本文由 蜀山笔侠 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对于 “王安石变法” (又称熙宁变法),历朝历代都褒贬不一,同一个朝代,不同的阶层,看法也都不一样,那么,怎样才
-
王安石写的千古名句_王安石的代表作10首古诗
王安石写的词不多,现在留下来的,一共只有二十九首。对于王安石的词,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说:“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王介甫就
-
王安石与苏轼的恩怨人生_王安石和苏轼是好朋友吗
两个都特别有才的人,生在同一个年代,是怎样的画风?有一辈子做朋友的,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有一辈子做对手的,比如周瑜和诸葛亮,最终周都督吐着血感叹,“既生瑜,何
-
通过王安石变法评价王安石_王安石变法的利弊得失
其实,“三冗”问题是林大钦指出的。话说,在嘉靖十一年二月,林大钦赴京参加会试,被录为第十二名进士,是年三月参加廷试。《廷试策》中直指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为“
-
王安石著名的两句诗是什么_王安石是什么诗
清风阁 宋•王安石 飞甍孤起下州墙,胜势峥嵘压四方。 远引江山来控带,平看鹰隼去飞翔。 高蝉感耳仿妨静,赤日焦心不废凉。 况是使君无一事,日陪宾从此倾觞。 清风阁,史载为北宋初
-
王安石的代表作10首古诗_王安石最经典的诗词名句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
-
王安石的10首诗_王安石最经典的诗词
现在一提起王安石,可能大部分的第一时间便会想到他是一位政治家,在他主持的改革变法中,尽管最后没能按他的意愿进行,但也成就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以至于现在的人们只要
-
王安石写的古诗有哪些?答案写完整!_王安石的代表作10首古诗
宋朝的宰相,都是很有几把刷子的。这里说的刷子,主要是诗词文学方面的成就。今天我们翻开宋代的文学史就会发现,曾担任宰相的那些人,大多在文坛上也都是领袖级的人物。比如晏殊,
-
北宋诗人王安石写有泊船瓜洲一词_以下哪一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是现在的江苏镇江。瓜州,现在扬州南部,长江边上。钟山,南京紫金山。绿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据传修
-
王安石写的诗词_王安石作诗
《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自古以来,诗人便以诗言志。所以每一首千古名作的背后,都有着诗人或欢喜,或悲愁的情感底蕴。只有读懂诗人在诗
-
王安石其人_王安石什么时期什么人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生于公元1021年,去世于公元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市临川人。 人们对于王安石的认识,大多数在于两方面,一是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