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学习笔记(四十五)推敲与锤炼(2)
摘选自《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
先说词语推敲。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这只一首送别诗,诗人在流放地柳州送堂弟宗一去湖北江陵。诗境苍茫雄阔,心情抑郁悲愤。此诗的结句,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认为: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盖前有“江边”故耳。不然,当改:欲知此后相思处,望断荆门郢树烟。但清人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边”字,肤浅无味。《秋窗随笔》柳宗元诗因前面已用“边”字故后面用“烟”字,是比较明显的,说改“边”就“无味”,理由不充分。另外,还有明人林瑜,言辞更激烈:宋人话有极可笑者,谓“梦中安能风烟树”,此真与痴人说梦耳!梦非实事,“烟”正其梦境模糊,欲见不可,以寓其相思之恨耳,岂闻是耶?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林瑜把“郢树烟”说成“风烟树”连句子也没看清,就乱发议论。其实以上不同意竹坡的诸家,对竹坡的意思并未理解。柳诗尾联未稳,并非是“烟”与“边”哪个更有“味”的问题。出句说“相思梦”,对句则说“在……烟”,尽管诗句要在心领神会,不必过于拘泥于字句,但是这种表达毕竟意脉欠顺畅,且也并非因特殊词组而不能改。竹坡改为:欲知此后相思处,望断荆门郢树烟,改“相思梦”为“相思处”,后边的“郢树烟”就有了着落,从意脉上看,比原句更合理;从语法上看,原句的“梦”字,是名词,对句“在……烟”,就成了动宾结构,而“在”与“烟”形不成搭配关系。所以原句欠通顺。竹坡改为“望断荆门郢树烟”,“烟”成了“望”的宾语,文气就畅通了。另外,竹坡表达较含糊:梦中安能见“郢树烟”?造成梦中就见不到烟的误解。而关键是动词“在”与“烟”的搭配问题,不换韵字,就应该换“在”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第十九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11-15_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古诗词学习笔记(四十五)推敲与锤炼(2) 摘选自《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 先说词语推敲。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
春愁的诗意_望极春愁什么意思
01《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莫。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选自王安石的_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赞美梅花的诗句吗
前言 前些天遇到了这个问题:如何评价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最早读到王安石的这首咏梅诗,应该是在小学的课本里吧,我记不太清了。
-
梧桐叶上三更雨全诗_梧桐树,三更雨,一叶叶,一声声
↑↑↑ 敬请关注!分享诗词与经典人物故事,仰望那一场最美的相逢!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
-
秋在梧桐落叶中_秋风梧桐落叶时前一句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 梧桐叶落,秋风萧瑟, 那是秋的脚步 橙黄橘绿,风吹麦浪, 那是秋的奉献, 思乡怀远,睹物思人, 那是秋的情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是它, “自古逢秋悲寂寥”也
-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什么是别离_梧桐叶上三更雨全诗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名句的诞生 一点残红1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2,拨金猊3。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