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一个强盛的封建政权,在古老的东亚大地上崛起。它是继强秦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至今他带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影响还在继续的蔓延。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而汉族这一称谓跟大汉王朝有着直接的历史关联,正是汉朝400多年的历史统治使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巅峰和世界。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作为楚汉争霸的胜利者,建立了汉朝,为两汉400余年的历史开了一个头,至文景时期,汉朝国力得以恢复和富裕,史称文景之治。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才真正成为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帝国,没有之一。汉武帝北伐匈奴,将匈奴彻底的给打废了,使威胁中原政权数百年的匈奴问题,给基本解决啦,并且开通了河西走廊,使西域(今新疆地区)第一次纳入中原政权的版图。在此后的两千年的历史中,经营西域成为中原政权强盛的标志。最后到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中原政权仍是强者一般的存在。可想而知,汉朝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影响有多么深远。就像2000年前那个时代最强的呐喊一样“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从此汉这个字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名字,使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强盛的国家,以至于几百年后西方人看到唐朝使者说道:“不想今日复图汉官威仪”。
两汉的强大,得益于汉朝先进的科技文化和生产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先进的政治体制。而对于人才的选拔制度成为汉帝国政治统治的重要依靠,而汉朝的举孝廉制度是保障汉朝强盛的内在原因。
什么是举孝廉?
“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廉偶者。”——唐·颜师古
汉朝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察举制,而察举制的核心就是举孝廉这一制度的产生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以至于有人提出影响中国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也源于此,但我认为二者是有联系,但其内在推动力则是儒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强势崛起。
起源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上道未备也。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百石者三匹,。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今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公元前168年,汉文帝以诏书的形式首次提到有关孝廉方面的官吏选拔标准,可以说这是两汉举孝廉制度的源头。由于西汉初期国内外环境趋于和平,汉朝统治者实行了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使汉朝的国力,经文景之治以后逐渐富裕起来,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的问题也逐渐多了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选拔,因为没有战争,军功授爵基本受限,而官吏世袭者多为平庸无能之辈,远远不能满足统治者对干吏人才的需要,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制度。而举孝廉制度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了。故举孝廉制度的产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汉文帝正是迫切需要解决现实的难题,便将举孝廉制度推上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舞台,而正是这一制度对两汉的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初定
“元光元年冬十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者,请皆罢’”奏可。
汉武帝时期举孝廉才真正成为汉帝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并且汉武帝对举孝廉制度的确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汉武帝为何建立举孝廉制度?其实是有着客观的历史原因的。其一、西汉发展到武帝时期,各种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便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口号,使整个帝国在思想层面得到了统一。而举孝廉制度是实现汉武帝以儒治国的制度的保障。其二、儒学在经过董仲舒等人的变革后,迎合了统治者的口味,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而孝廉思想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故举孝廉制度便受到了儒家士子的拥护和统治者的支持。
由此可见,举孝廉在汉武帝时期受到重视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汉武帝规定将以前由县级官吏举荐孝廉者,改为由郡国级别举荐,并且规定了每年每郡举荐人数,并设立太学养士制度。这些制度成为西汉王朝强盛基石,并为西汉选拔出许多的人才。举孝廉制度为中国古代国家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发展时期
“时大郡口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小郡口二十万并有蛮夷者亦举二人,帝以为不均,下公卿议。鸿与司空刘方上言‘几口率之科,宜有阶品,蛮夷错杂,不得为数。自令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一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帝从之。
“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东汉和帝时期,举孝廉制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对于举孝廉制度下的不均的问题进行了改革。并明确规定了郡国每年举孝廉人数,依据人口多少来决定,这一改革无疑增加了人才进入官吏队伍的人数。并且根据人口多少来决定孝廉人数又体现了公平性的原则。特别是永元13年(公元101年),汉和帝对边远地区的举孝廉人数的照顾政策,可以看出东汉统治者对举孝廉制度的依赖和重视。自东汉永元新规之后,举孝廉入世者明显多于前代。
从史书上看,永元新规是对举孝廉制度的发展,但其深层原因则是东汉时期大地主和地方豪强的一种政治诉求,要求扩大自己参与官吏队伍的数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此时举孝廉制度的弊端开始显现,这也为东汉末期地方豪强政治埋下了伏笔。
完善时期
“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侧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公元132年,在汉顺帝的支持下,左雄根据当时举孝廉制度下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完善和改革。其主要内容有被举孝廉者规定,在年龄不满40的不得被举荐,并且对被举孝廉者进行考试,对考试不过者不得入仕,而对于有特殊才能的要破格录取等等一些新的规定。这些改革从内容上完善了举孝廉制度,对举孝廉制度的积极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但此时的东汉统治阶层早已腐败不堪了,此时的举孝廉制度也成为官吏集体腐败的温床。对于左雄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腐败官员的产生,但对于整个东汉统治阶层内部的主要矛盾而言,并没有触及根本,故在汉顺帝以后,东汉帝国迅速陷入衰落的泥潭。
衰落时期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东汉末期,举孝廉制度彻底走向了没落,成为当权者徇私枉法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地方豪强培养自己实力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两汉时期举孝廉制度的历史演变,见证了汉王朝的荣耀和灭亡,也间接地影响了汉帝国400余年的历史兴衰。可见一个好的制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而非一味的守旧。当发现其已对国家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时,应立即废止。并从新根据现实情况制定新的制度设计,切不可一味守旧而错失发展机遇。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就请关注与转发,欢迎评论与点赞。我是孤海一只鱼,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历史解读。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汉朝举孝廉_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吗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一个强盛的封建政权,在古老的东亚大地上崛起。它是继强秦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至今他带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影响还在继续的蔓延。汉族是中国的
-
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_举孝廉主要存在于什么朝代
汉代“举孝廉”是中央选拔官吏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冯唐,一个很平凡的人,他独自地坐在家里,看着已经太平朗朗的世界,想起了他的祖父曾经的戎马生涯,他叹一口气:“哎,我们要出头,
-
万户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_古代的万户侯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读过李贺的《南园》,其中有一句“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以此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同时也恨自己只是个文弱的书生,不能为国家阵战沙场。由此,我们也可以看
-
堂皇冠冕和冠冕堂皇_冠冕堂皇意思
但凡天子诸侯出场,几乎都有冠冕,它已经成了君王出场的一个重要标签。 那么,先秦冠冕 的佩戴 ,果真如同文学作品的描述吗?冠冕的正确形状如何?如何构制?有无种类区分?是否只有
-
王夫之的思想对近代湖南产生了哪些影响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王夫之(1619-1692),汉族,字而农,号姜斋,生于衡州(今衡阳市雁峰区),明末清初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兼美学家。 他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
-
公元前几年刘邦建立汉朝_西汉建立后,刘邦共称帝()
公元25年,刘汉王朝经历了约二十年的混乱动荡之后,重归一统。西汉末年兴起的图谶之学,曾有力辅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起兵之前,卜者王况制造了“荆楚当兴,李氏为辅”的谶语(《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曾经说过_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的治学的三种境界
文/王本兴 王国维像(1877-1927). 王国维博通经史、地理、考古、音律、戏曲、史学、文学、诗词、金石、书画、美学、西方哲学、考古学、甲骨学等门类与学科。且治一门、通一门、精一门,多
-
新编中华传统文学精要思考题答案_中国古代文学史(1)20秋在线作业2
本文由六安师出教育提供,希望给正在教师考编备考的老师提供帮助。从资格证到考编,师出教育一路相伴;微信咨询(shichu-fang)方老师 2019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文学史(一)
-
刘邦《大风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旨趣?_大风歌作者刘邦是哪个朝代的
刘邦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他思想开放,慷慨大方,不从事生产。秦朝时,他是沛县泗水的亭长,他因为私自释放囚犯而逃跑藏在芒砀山。陈胜起义后不久,刘邦召集了3000名子弟响应起义,占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历史_七上历史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
周敬王:勾践卧薪尝胆 周敬王姬匄是周景王的第二个儿子,周悼王的弟弟。姬匄在悼王病死后,由刘卷、单旗扶持继位,居于翟泉,时人称为“东王”。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
-
霍去病与卫青谁功劳更大_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霍去病比卫青厉害
汉武帝年间名将辈出,但要说其中最出彩两位就不得不提卫青与霍去病这对舅甥了,那么卫青和霍去病到底谁更厉害呢? 首先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者在史书上所记载的功绩,史书记载: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