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桐城派的鼻祖_安徽桐城县的历史

桐城派的鼻祖_安徽桐城县的历史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08 02:30:54
阅读:

安徽省的一个县,“桐城派”的发源地,现在又叫回两千年前的名字

枞(zōng,不读cōng,)阳,古称宗子国 ,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总面积为1808平方公里,总人口98万。是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经果林基地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

安徽省的一个县,“桐城派”的发源地,现在又叫回两千年前的名字

今日枞阳

一、历史沿革

1、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枞阳县,治今枞阳镇,属庐江郡。因城坐落枞川(古枞阳长河名)北岸得名。东汉废,南朝梁复置。

2、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属扬州同安郡。

3、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其后的宋元明清民国时期一直沿用此名。

4、1949年,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设置桐庐县,县治初设项铺镇(白云区),1949年10月移至汤沟镇(汤家沟)。

5、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6、1954年秋,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

7、2015年,划归铜陵市管辖。

二、县名由来

1、《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

2、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三、风景名胜

安徽省的一个县,“桐城派”的发源地,现在又叫回两千年前的名字

1、白云崖。白云崖有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古有五庵、二寺,今白云岩寺尚存。

安徽省的一个县,“桐城派”的发源地,现在又叫回两千年前的名字

2、望龙庵。原名望龙禅院,坐落在枞阳镇金鸡山下的月牙湖畔。清康熙年间修建,有庙宇五进,佛像百余尊。

安徽省的一个县,“桐城派”的发源地,现在又叫回两千年前的名字

3、浮山。火山喷发形成大小洞穴500个之多,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构成了浮山四大奇观。山色苍秀,岩嶂壁立,关口险隘,河湖环绕,景色绝佳。是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4、大青山石屋寺。位于枞阳县城东16公里处的枞阳镇郭桥村,一峰挺立,山色如黛,因名青山。这里芳草连绵,杂花满径,涧水潺潺,雾霭袅袅,金鸡洞、老虎洞,洞壑幽深,锣石、鼓石、鹰嘴石、狮子石,怪石百态。

安徽省的一个县,“桐城派”的发源地,现在又叫回两千年前的名字

5、岱鳌山。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结合部,主体在枞阳县麒麟镇。东南走向,在绿荫覆盖、峰平坡缓的丘陵地带突兀而起,它有九座山峰对着大凹口,逶迤蜿蜒,山势削断,岩峭如壁。其最高峰为龙王顶,海拔270米,宛如一头巨鳌。

四、著名人物

1、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海人氏。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著名小说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钱澄之(1612——1693),字饮光,初名秉镫,字幼光,晚号田间。今枞阳镇石矶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史学界称之为“桐城派”开山鼻祖。

3、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初大思想家方孝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4、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枞阳县钱桥镇麻溪人。是桐城派代表人物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作家。

5、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清代安徽桐城(今枞阳县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桐城派后期作家。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了名校桐城中学。

6、黄镇(1909-1989),1909年生于桐城县东乡(现枞阳县横埠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历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7、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阳和村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