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历史上的经典之作《望月怀远》,出自唐代张九龄。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更常在中秋佳节之际为人传诵。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长,却不多见。
诗歌一开始就用“海上”、“天涯”,给人以无限广阔的空间联想,加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更渲染了宁静、空灵的气氛,一个“共”字,营造了一种阔大、静谧的境界,意境美丽深远。
颔联一个“怨”字,可谓情致深婉。由相思而怨,乃相思而不能如愿之极致。“遥”字,语意双关,是怨的根源。既指长夜漫漫,孤单凄凉,又可理解为情人远隔天涯,难以相见,只能望月长嗟。怨,还在“竟夕起相思”上,相思之情挥之不去,拂之又来,惹人恼人,乃至通宵,怎能不怨?从全诗来看,一个“怨”字,点明主题,暗示相思之苦。
颈联写相思之情无计可消除。吹灭灯烛,想早点睡下,但满屋的月光,催人联想。一个“怜”字,又由月光逗起了相思之情。披衣到庭院走走,或许能摆脱相思?但时间一久,不觉露水打湿了衣裳,而相思之情索绕心头,更为浓重。堪称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呀。
尾联“赠”、“梦”是关键。月光如此美好,捧一把赠给远方情人吧,可是做不到呀。这“不堪”又是一怨。思来想去,无奈之下,还是回到房间,只能希望在梦中与佳人相会。但梦能实现吗?这和“赠”一样,只是梦想啊。又是隐含的一怨!真是怨到无以复加。
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娓娓道来,亲切感人。《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