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_陶渊明文学风格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_陶渊明文学风格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20 14:31:13
阅读:

知识点概述

作为晋宋间“独来独往因而不免于寂寞的个体”,陶渊明以其外道而内儒的思想、出仕与归隐的经历,不仅具有隐者与诗人的双重身份,也使得田园诗这一题材大放异彩,从而成为千百年来颇堪揣摩的存在。

「古代文学」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

特征分析

一、在儒道、仕隐间求得微妙平衡。

陶渊明兼受儒道二家的思想熏陶。一方面,其“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葛巾漉酒与热衷桃源、归去的事迹,为自己披上了庄老的外衣;与此同时,秉持“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人生观,追求“实美而真饱”式的现世思想。另一方面,陶渊明也不无儒家的仕进思想,所谓“猛志固常在”;只是在辞去彭泽令之后,才彻底坚定了归隐的决心,故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外,他那“欲辨已忘言”的“不求甚解”的原则,已脱去了汉儒式繁琐注经的习气。

二、作为新题材的田园诗

田园书写源出于先秦时期的《诗经·豳风·七月》,后见于汉乐府《陌上桑》等作品,但此时还不能算是独立的题材。是陶渊明将田园从整体中拎出并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这一个”。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其特征可分为以下两点:

其一,书写诗化的自然生活,“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一片自然流露。渊明笔下多是种豆南山、采菊东篱等日常琐事,却能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揭示脚踏实地的生活哲理,故而与东晋时期大肆其道而失之虚无缥缈的玄言诗大相径庭。

其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的艺术风格。陶诗将隐逸诗歌中常用的语言和意象高度个人化,不仅展现了诗人在历史中此在的独特地位,亦将“平、淡、枯、质”与“奇、美、腴、绮”(朱光潜语)作了近乎完美的结合。

三、隐士与诗人的身份置换。

事实上,陶渊明在一开始更多地是被视为隐士,而非诗人。如时代较近的刘勰,其《文心雕龙·明诗》篇在论述文体之演变时就忽视了陶渊明的意义;钟嵘《诗品》亦将其置于中品。反而是同时代的萧统率先注意到了,并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随着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兴起,陶渊明的诗歌受到了相应的重视,并有王绩、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亦步亦趋。宋代苏轼著名的“望”“见”之辨,同样体现了对渊明诗艺的揣摩。

加深印象

鉴于陶渊明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同学们在复习时可对其生平思想、写作题材、艺术成就、后世接受等方面作一整体梳理。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隐逸诗人”是陶渊明身份的主要面,但我们在复习和答题时不应限于此:

首先,在重点复习其田园诗成就的同时,兼顾其他题材的书写。如咏怀诗、咏史诗、赠答诗等,每一题材最好记忆一两首相关作品。

其次,陶诗中亦不乏“金刚怒目”的成分(如《读山海经》《杂诗》《形影神》等)。如鲁迅评价道:“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诗文也是人事,既是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朱光潜称其能够在矛盾冲突中求得调和静穆。答题时若能征引前人论述,必然是加分项。

再者,就陶渊明的文学史地位而言,除了谈艺术手法,我们还应适当追溯其继承的文学传统、和同时代的玄言诗对比、对后世作家的影响等等,从而显示评价的客观和全面,以及对文学史脉络的把握。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