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十二
自古及今,岁月静好、时光不老都是人们心目中最念兹在兹的一种生活理想,徜徉在这样的想象图景中无忧无虑地不觉流水年长,这种由来已久的情结几乎在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化中都有其一席之地。无论是宗教意义上的天堂、仙界、彼岸之类的终极乐土,还是先贤想象意义上的乌托邦、桃花源等,都寄予了人们那种最淳朴最本真的悠然向往。
就我国传统文化而论,早在《诗经》中《国风·魏风·硕鼠》一章中就有对乐土、乐国、乐郊提法,《列子·黄帝》中也有华胥国这一盛世乐土的描述,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真正意义上以梦想照进现实的方式全景描述了桃花源这一想象中的美好社会,尽管同时期还有《武溪石窟》《小成都》等类似的场景描写,但影响力和知晓度与《桃花源记》不可相提并论,而基于《桃花源记》基础之上再创作的诗文和绘画作品在历史上也是蔚为大观,成为一种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现象,与西方的乌托邦情结遥相呼应,在文化史上留下了最动人的篇章。
至于在绘画中表现桃花源这一题材,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韩愈所作的《桃源图》一诗就是一个例证,而明代万历年间詹景凤所著《玄览编》也记载过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之子李昭道曾经画过一幅《桃源图》,这些早期的作品已经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不复可见。不过,风起于青萍之末,这种题材一出现就引起了文人雅士的浓厚兴趣,此后历代以此为题材的桃源图成了一个文人画中最活色生香的主体性绘画,宋、元、明、清以致近现代都不乏这样的巨制佳构,在重彩和水墨之间各尽其妙,以一种永恒的眺望之姿不厌其烦地描述着这种美好的愿景。
就目前可见的桃源图来说,南宋宫廷画家陈居中的《桃源仙居图》应该是最早的这类作品之一,在这幅恢弘的青绿长卷中,隐隐青山之中充满着静谧之美,将那种桃源中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描绘的活灵活现,这种构图和设色风格成了桃源图这类作品一个经典的范式。而这幅作品的款识中有“摹李昭道笔”五个字,也从侧面证明了李昭道创作桃源图这一记载的真实性。元代赵孟頫有一首《题商德符学士桃源春晓图》的题画诗中写道:“何处有山如此图,移家欲向山中住”,可惜这幅图却已不可见。不过他的外孙王蒙倒是流传下来一幅《桃源春晓图》的作品,这幅水墨作品笔墨苍润,构图繁复但不臃肿,在层次感和空间感的格局营造以及解索皴和牛毛皴的技法运用上独辟蹊径又得心应手,将整个桃源生机勃发的春色描绘的细致入微,让人看后不由生发出心向往之的感觉。
桃源图这类作品的鼎盛时期还是在明代中晚期在江南地区盛行开来,从此这类作品真正在画坛群体性崛起,而且延续至清代乃至近现代一直长盛不衰,成为各色人等均可以在其中找到共鸣点的一个经典题材。在各种各样的图卷表达中,仇英以其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写实风格所创作的《桃花源图》可谓是传统这类作品的一个巅峰,这幅鸿篇巨制完全忠实于陶渊明的记叙而采用移步换景的表达手法,以渔夫的行程为主线,从入源、源中见闻再到闲聊、畅饮直到最后离开,全过程展示了桃花源中的整体风貌,这种青绿重彩的装饰性风格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在青绿山水背后,那影影绰绰的人物却又是点睛之笔,整个画卷围绕人物来营造图景的意境和主题,正是这样对山水与人物之间的匠心独具的精妙设计,使这幅作品在整体掌控和细节把握上水乳交融,达到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境界。而明代李士达的《桃花源图卷》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重彩类作品,不过在具体技法上却又呈现不同的风格。
而与仇英职业画家特点不同的是,同为明四家的文征明的《桃源问津图》是典型的文人绘画风格的桃源图的代表。这幅作品与仇英的浓艳的风格不同,采用的是浅色调的设色方法,在整体风格上带有一种清新秀雅的韵致,更蕴含着一种文人情趣,写意重于写实,在风格上弱化了装饰性的追求,而更注重通过画面去表达内心的感悟。这种归于平淡的美学追求使这幅作品更具有一种人间气息,与仇英笔下纯粹仙境式的画面语言在旨趣上的不同是显然易见的,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场景一种想象性的美化,带有传统文人趣味中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诗意性栖居的自我期许和感慨的意味。
清代的桃源图这类作品延续了明代相同题材绘画的基因传承,这类作品的主题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仙境亦或是隐逸文化的一种个性化的诠释,在笔墨和构图上呈现出相近的美学趣味,营造出让人心驰神往的迷离幻境,并以此表达世人心中那份魂牵梦萦的桃源情结,在鸡零狗碎的现实中着力拓开一份永不委屈的灵魂净土和精神疆域。而桃源图这类作品在“五百年来一大千”的张大千笔下,以其天才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这种题材一种全新的美学表达,打破了传统中约定俗成的构图范式,纵情恣意的泼墨泼彩,以武陵渔人迷路这一场景为契入点,创新性地采用多重视角融为一体的方式,在画面的层次和结构布局上给人面目一新的新奇感,酣畅淋漓的画面语言背后,将传统的东方写意精神与西方抽象理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桃源图这一传统题材浴火重生后更具现代性审美趣味的崭新风貌。
而提到桃源图,赵无极以抽象油画创作的桃源图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经典。这幅桃源图融合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赵无极以其凌波微步般的姿态,在中西方艺术看似两军对垒的冲突之间探索出一条和而不同的艺术表达场域,于东方的禅意神韵与西方的抽象精神中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和完美的统一,东方情节和西方情绪结合的亲密无间天衣无缝,给人们一种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和感官体悟,证得了一条殊途同归的艺术表达上的“菩提”境界,赋予了桃源图这一题材更恢弘抽象的以色彩主导情绪引导思绪的美学精神。
人生不如意常八九。而面对现实、忠于理想是桃源图这一题材与生俱来的纯粹立意和纯良立场,寄予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在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俗世中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一份发自内心的敬意,乱云飞渡仍从容,从而在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中实现一种诗意的优雅的“软着路”,并进而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最终抵达终极意义上清净而光明的完美终点。
各类桃源图作品欣赏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人间处处桃花源_心中有个桃花源
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十二 自古及今,岁月静好、时光不老都是人们心目中最念兹在兹的一种生活理想,徜徉在这样的想象图景中无忧无虑地不觉流水年长,这种由来已久的情结几乎在古今
-
清明上河图仇英价值_仇英清明上河图有几幅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历代仿本盛多,犹以明代仇英的仿本最值得称道,从中可以看到明朝苏州社会风情缩影。 举世闻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528厘米长的画卷里
-
文征明花鸟画_画家文征明的作品
文征明的作品,风神俊朗的鸿篇巨制很多,画得那叫一个好。但小格局的作品如此幅《食盈丰收图》,只绘那个时代的农忙丰收景象,于当时颇少见,小情小景让人感到入骨地可亲,当得放在
-
中国诗词大会细雨骑驴入剑门_细雨骑驴入剑门出自哪里
题图:《剑阁图》明 仇英 纵:295.4CM,横101.9CM 绢本设色立轴,上海博物馆藏 约 14年前,我去过一次剑门关。映像中青山绿水,蝶舞莺飞,关口的石碑就在公路边,路一边依山,山脚下鳞次开
-
湘夫人的赏析_湘夫人古诗文网
文徵明 (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
-
董其昌的绘画成就_董其昌代表作山水
被董其昌评为第一高手,出身低微却改变山水画史的一代大师 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作为一种特别的绘画类型,它不仅带给了我们视觉上的欣赏愉悦,更是中华民族在绘画形式上思想情感的宣泄和
-
昭君出塞是谁的代表作_昭君出塞历史意义
艺术史上的千年谜团揭秘——昭君出塞背后的故事。 这是 “画里画外都是戏”专栏的第十七期,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另一位美女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四大美女当中的另一位——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