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早在继位之初其处境堪忧,处处受到太上皇以及姑姑太平公主的掣踵,政治斗争陷于劣势,甚至于有被废黜之危机,为此李隆基孤注一掷,再次展开了一场宫廷政变,就这样先天政变被拉开序幕,随着政变的结束,太上皇被软禁,太平公主被逼死,从此李隆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临天下。
唐中宗突然暴毙,韦后专权,政治意图直指武则天第二,李唐皇室即将再次陷入了一场危机之中,这一次有了前车之鉴,一场针对韦后擅权的政变悄悄的展开了,正在太平公主为找合作对象而苦思冥想之际,一个年轻人主动找上了她,这个年轻人就是李隆基,两人当时一拍即合,历史上著名的先天政变就此展开。
结局是韦后和安乐公主被杀,及其党羽被擒获,而权力真空使得相王李旦被推上了皇帝宝座。虽然喜从天降,可是李旦却是推辞再三,有人说这是传统使然,不过从当时李旦的处境来看,他登基为帝对其而言实在是显得有些不自在,甚至于尴尬,自古有云,无功不受禄,何况是这么一份大礼,虽然多次推辞,可是在众人的一致拥护下,李旦还是走上了九五之位,这一刻他除了兴奋外,还捎带着对李隆基的怨恨以及忌惮。
自古登基为帝,不外乎法理继承的正统以及武力夺取,前者名正言顺,后者虽然难免受到私语,可终究是靠着实力而打出来的江山,可是唐睿宗李旦却是因为通过儿子而得来的皇位,这让得他威望显得不足,堂堂父亲和皇帝,却要得益于儿子的功劳,这怎么想都让人有点不太舒坦,于是从李旦登基之初,对李隆基的防范和敲打就从未停止过。
这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当时的群臣几乎都是一边倒的支持李隆基,毕竟他拨乱反正,有拥立大功的,可是李旦却提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皇长子李成器也是有着成为太子资格的,当时李成器是这么回答的: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绝不居平王之上。李成器直接拒绝,选择了退让,他不是不想做太子,只不过从当时的局面来看,他仅仅是有着嫡长子的名分罢了,与李隆基相较,实力不足与之比拼,事后李隆基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太子之位,可是从此事可以看出李旦有着敲打李隆基之嫌。
众所周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历史上是斗得你死我活,虽然最终以太平之死而告终,可是在这些日子里却是让得李隆基如芒刺在背,心有余悸。为此我们不禁要反问,为何太平公主会坐看李隆基成为太子而不予以阻拦呢?如果太平果断出手,以其当时作为政变大功臣的影响力而言,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未必就会如此平坦。
一言以蔽之,太平当时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而李隆基的种种表现也是很符合她政治野心的实施。只不过后来发现,自己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才有了后来亡羊补牢不断升级的姑侄斗争。
话说,太平虽然也有着如韦后一样武则天第二的梦想,可是自从唐隆政变后,太平也明白她毕竟是一介女流,无论是声望还是性别,她都不可能成为女皇,但是在武则天的熏陶之下,太平对权力的欲望和渴求却是极大的,就算不能成就九五之位,但是只要巴结或者掌控李旦以及其继位之君,那么太平的政治前途将会是一片坦途。
为此在唐隆政变发生之际,太平就剔除了李旦作为合作的对象,她不想被李旦抢了功劳,不想成为政变中的辅助者,她的想法是成为拥立者,所以才有了和李隆基的合作,因为这是一个年轻人,资历尚浅,不足以盖过太平公主的政变风采。而反观李隆基,同样是抱着小算盘的,他是庶出还是老三,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他,但是如果政变成功,成就了大业,那么凭借奇功,太子之位必定是他李隆基囊中之物,这一点太平公主也是看在眼里的,两人可谓是对彼此的合作相得益彰,极为满意。
对于李隆基的心思推测,从《资治通鉴》就可以看出:我曹为此以徇社稷,事成福归于王,不成以身死之,不以累王也。这是当时李隆基回答他人让相王李旦出来主持大局的话,听上去情真意切,为父亲着想,事实上政变如同谋反,到时事败,相王定然罪责难逃,说白了李隆基就是想要瞒着父亲发动政变,如此再拥立父亲,到时太子之位唾手可得。
果然,太平和李隆基事后都得到了极大的封赏,唐睿宗一朝,太平和李隆基成为最具有权势的两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李隆基成为太子之前,对待太平公主的态度是极为乖巧的,唯其命令是从,所以才导致了太平对李隆基权谋的误判,以致于李旦立太子之际,太平并没有出言制止。
在李隆基成为太子之后,渐渐的显露出了其非凡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这逐渐令得太平意识到李隆基并非是能被随便拿捏的主,如此下去,他日掌控天下,太平如何能驾驭这小子,于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太平决定废黜太子,这就有了双方无休止的争斗。
在争斗之中,几乎都是太平首先挑衅,然后李隆基积极应对。散播谣言,请方士出面预测,不断挑拨李旦和李隆基的紧张关系等等一系列的争斗,李隆基虽然多次化险为夷,可是内心的不安也是与日俱增,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被动防御,迟早会有大祸的一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唐睿宗是一个性格软弱的皇帝,他不想看到妹妹和儿子不停的争斗,可是却又无法调停,于是在太平的又一次挑拨之下,他竟然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己成为了太上皇,这下可把太平雷得够呛,这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啊。好在太平心思活跃,提出让李旦保留对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和大刑罚的权力,如此李隆基虽然成功登基,可是却和一个儿皇帝没有两样,这让唐玄宗郁闷的不要不要的。
不管怎么说,终究是成功上位了嘛,可是这次太平上有李旦支持,下有宰相集团的拥护,局面越发的被动了,眼看着李隆基信任的大臣一个个的被贬斥,朝政大权尽在太平和李旦之手,在有心人的撺掇下,唐玄宗想到了发动政变,遗憾的是政变提前泄露,这被太平抓住了把柄,请求太上皇让李隆基去巡边,这明显是将其调离中枢,然后再擅自废黜,这可把李隆基急的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太平步步紧逼,而在这时有了好消息,李旦将李隆基巡边日期改成了第二年的某个时期,这可让得唐玄宗松了口气,就这样,往往一个小小的事件改变,就引起了蝴蝶效应,李隆基抓住时机,从容布置,在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都不如太平的时候毅然发动了先天政变,就这样李旦被软禁,太平被赐死,李隆基拨开云雾,掌控乾坤。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欢迎关注今日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 上一篇:唐诗七律之首_七言律诗赏析大全
- 下一篇:唐伯虎的八首桃花诗_唐伯虎关于桃花的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李隆基喜欢太平公主_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何会反目成仇
造就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早在继位之初其处境堪忧,处处受到太上皇以及姑姑太平公主的掣踵,政治斗争陷于劣势,甚至于有被废黜之危机,为此李隆基孤注一掷,再次展开了一场宫廷
-
李隆基为什么能政变成功_唐朝的政变
从武则天晚年开始,朝廷政变无数,唐朝皇朝政变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退位之后,李显即位登记,不过他在位时间也只有五年,并不是很长久,韦后在李显他死后也想
-
贞观之治李世民和齐王妃_大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倘若说起中国古代的著名君王的话,世人都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此人是唐朝盛世的缔造者,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君。但是一个人能够治国,并不代表拥有很好的人品,前者由能力决
-
李隆基后期_李隆基政变诛韦后
谢谢邀请。其实这个问题和我原来写过的李世民在唐初太原举兵的问题很类似。 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中的作用当然不可否认。但是我个人任务起决定作用的人倒反而不是他。不过后来的最终
-
李隆基玄武门之变_300年的唐朝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玄武门政变
说到唐朝,首先想到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开启了贞观之治;其次是武则天,第一个女皇;最后才是唐玄宗,这个开启大唐盛世的传奇帝王,还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以及导致唐朝衰
-
李隆基为什么能政变成功_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时代称为什么
唐隆政变指的是发生在唐朝唐隆元年的一场军事政变,在这场军事政变中权倾一时的韦后集团被彻底的清扫干净,唐隆政变之后相王李旦登基做了皇帝,并且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立为太子。 唐
-
历史上政变_唐朝政变为什么那么多
白话历史那些事儿,这期继续聊一聊政变的故事——唐隆政变。 继续介绍一下政变双方的阵营吧: 政变方: 主谋,太平公主。前线总指挥:李隆基(相王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庶出)。军事力
-
唐明皇李隆基下来是哪个皇帝_李隆基叫唐太宗还是唐玄宗
唐明皇是谁?唐明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孙子,其生父是李旦。他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前期的统治称得上是励精图治,大有作为,但是唐明皇统治的后期生
-
李渊就是唐高祖_唐高祖李渊之死
说到李唐王朝,人们总是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想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而第一代开国皇帝李渊,则不太受重视。甚至,很多人根深蒂固地以为,李唐之所以能坐天下
-
唐玄宗李隆基之后是_唐玄宗李隆基与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安史之乱。而唐玄宗则是这些政变的发起者和平定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政变吧。 唐隆政变图片 唐隆政
-
唐太祖是不是李渊_唐太宗李世民父亲李渊
公元618年6月18日,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大唐。中国历史上一个气象豪迈的王朝就此诞生。在怎样的契机下李渊建立了唐朝?没有李渊还会有历史上的“大唐盛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