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开始上课,先教一篇文言文《孙权劝学》。
这天无事,对着课本发呆。古人的文字真简约呀,这篇经典的文言短文,只有一百多字,却写出了孙权为什么劝学、怎么劝学及劝学的效果,侧重语言描写,刻画了孙权、吕蒙、鲁肃这三位吴国君臣的形象,还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至于吕蒙都读了哪些书、是怎么学的、鲁肃为什么要“与蒙论议”、又为什么“大惊”等,都一概略去了。
这些教材甚至教参中未提及的东西,按理说教师完全可以不必理会,可是,看来看去,竟然对这些问题十分好奇,不给学生教可以,作为一个老师、读者,还是有必要追究一下的吧?于是开始搜索查找,追根溯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孙权为什么要郑重地劝吕蒙学习?故事的背景究竟是什么?
虽然我们都知道大的背景是三国鼎立,群雄争霸,但具体的背景还是比较模糊的。
下面,在古诗文网查到的:
东吴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哦,那么文中“卿今当涂掌事”就可以理解了,在军事对峙时期,君主要求将领提升自己实力确实是明智之举。人才、全才,就是生产力,就是战斗力。
但是,第二个问题来了:
2. 东吴的大将很多,孙权为什么单单要挑吕蒙来劝学呢?
难道东吴的其他战将学历都已经达标了吗?
孙权自己就说了“卿言多务,孰若孤?”日理万机的国主,付出这样的时间成本,也算是一种投资了,那么,他要投资的对象,一般说来,也应该是资质颇佳、值得投资的。如果吕蒙仅仅是一介莽夫,估计孙权不一定会做这样的投资。而且,面对君主“不可不学”的要求,吕蒙竟然敢以“军中多务”来推辞?谁给他这样大的胆子?当然只能是孙权和他自己。可见吕蒙自有一定的自信,也一定是平时得到孙权的信任和喜爱。果然,孙权也并没有发怒,而是现身说法,耐心劝导。那么,是否可以推断,吕蒙,本来就不是个简单的人物,而是非常有潜质的实力派呢?
于是,接着查找资料:《三国志·吕蒙传》。
果然。
吕蒙出身贫寒,但小小年纪胆气过人,十五六岁时就偷偷跟随姐夫邓当去攻击敌军,母亲责备他,他当即说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豪壮之言。
但是年轻的吕蒙性格冲动,甚至当了杀人犯:一怒之下一刀杀死了羞辱耻笑自己的人,不得不逃亡。
后来他投案自首,经人说情、推荐,当了一个小小的将官。一次,孙权打算将一些小众部队合并,吕蒙听说后,觉得不妙:怕是要下岗!于是赶紧暗中筹借了一笔钱,为士兵们做了大红色的军服和全新的护具,并加紧练兵。等孙权来检阅的时候,吕蒙的部队队列整齐、军容威武。孙权非常高兴,就给吕蒙增补了兵员。
吕蒙的脑子是相当管用滴好不好!
吕蒙的武艺和谋略也不可小觑!征讨黄祖,是他率先一刀斩杀黄祖大将陈就,抢占先机;夷陵之战中救援甘宁、谏言周瑜,出谋划策取得胜利,被升为偏将军,兼任寻阳令。
孙权劝学的事情,应该就是发生在这一段时间里。
一代英主孙权,应该是看到了吕蒙一天天的修炼和改变,认为他是可造之才;苦心劝学,是要促他吕蒙不断突破——虽然吕蒙很优秀了,但早年学问不足毕竟是他的短板。孙权点拨劝导,是衷心希望吕蒙能由一员战将成长为将帅之才。
这样的投资,是目光长远、极具智慧的。而后来,吕蒙也果然没有让他失望,担当起东吴都督的大任,计取三郡,白衣渡江,美名远扬。且吕蒙谦虚低调,容忍有雅量,完全克服了早期的鲁莽冲动,这是吕蒙努力学习的成效,不得不说也是孙权慧眼识人的结果。
3. 鲁肃究竟与吕蒙“论议”了什么,竟然“大惊”、并“拜蒙母”、“结友而别”呢?
《三国志·吕蒙传》中有这样一段: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
哦,当时的大都督鲁肃原来对吕蒙是存着轻视的:吴下阿蒙而已!经过吕蒙的驻地,只是在别人的劝导下礼节性地去拜访一下。
而吕蒙虽然很可能明白上司的态度,却并没有不平和反讽,竟然郑重地提出了一个国防问题: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问题的中心就是:您准备怎样对付关羽?
鲁肃的回答实在是不咋滴——
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到时候看情况吧!现在我也不知道)
吕蒙分析形势,为鲁肃支招,而且一出手就是五招——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对手太厉害,您还是提前谋划的好)
鲁肃也是个爱惜人才的好领导——鲁肃是当时的都督,官职名望都高于吕蒙,然而此时他要与吕蒙结交的诚意是十足的——看看他的动作有多亲昵就知道了,拿吃货的比喻来说,是在一家不抱希望的小馆子里竟然吃到了天下至美之味——出身低微的大老粗竟然胸藏锦绣!这一刻估计鲁肃真是捡到了宝贝的感觉: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领导要和你拜把子,至少你得先有两把刷子吧!
此刻,吕蒙一定更深刻地领会了孙权当初谆谆劝学的用心吧。
查完资料,解开了心中疑惑,更认识到孙权识人、用人的英明、吕蒙的自我成长与突破,顿时感觉自己也长进了一些,遗憾以前照本宣科,没有能早点去思考和解决这些疑问。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孙权劝学意义_孙权劝学不同角度的启示
开学了,开始上课,先教一篇文言文《孙权劝学》。 这天无事,对着课本发呆。古人的文字真简约呀,这篇经典的文言短文,只有一百多字,却写出了孙权为什么劝学、怎么劝学及劝学的效果
-
谁建立了三分魏蜀吴中的魏国_三分魏蜀吴后面是哪个国家
前言 孙权,字仲谋,江东猛虎孙坚次子,创建吴国,谥号大帝。 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 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
-
关羽打樊城的时候,刘备为什么没有支援_为什么关羽发动樊城之战
说起关二爷,刘备之二弟,我们都知道此人熟读兵书,深谙带兵之法。早年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晚年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可谓现在是脍炙人口。像这样一位战神式
-
孙权有几个儿子分别是谁_孙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孙权,字仲谋,孙坚的第二子,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执掌东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他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孙权共
-
孙权劝学记载了从什么到什么_孙权劝学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
宋代:司马光 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孙权为什么不敢称帝_孙权称帝后第一个丞相是谁
十八统领万兜鍪,北伐曹操西抗刘。 刀光剑影三国事,能少英雄孙仲谋? 在三国时期,人们更关注的是刘备和曹操两派,而对于孙权这边的事经常会被忽略,现在再普及一下。宝哥将孙权的大
-
孙权劝学的故事情节_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今天和大家聊聊历史上著名的孙权劝学的故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君主,是一个了不起、很有作为的人物,曹操曾经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资治通鉴》记载了他劝大将吕蒙学
-
孙权为何红发碧眼_孙权碧眼紫髯是真的吗
人物简介 : 吴太祖孙权(公元182年12月22日-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
孙权劝学解读_孙权劝学全解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作者: ( 宋 )代诗人( 雷震 )。 2·释义 ① 陂( ):(bēi):池塘。 ②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
-
千里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_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了什么
三国时期有奸雄曹操、枭雄刘备、英雄孙权,前两者还好说,但孙权是继承父兄基业的,对外作战有周瑜、陆逊,对内理政有张昭、顾雍。好象就是个甩手掌柜,啥事不干。凭什么当得起这“
-
孙权是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_历史孙权评价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曾写下一首词《南乡子》,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称颂东吴的开国之君孙权。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