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说道,有因有缘世间集,世间一切总有因缘,如果不懂得明因缘、观因缘,终将如同盲目寻光的无头苍蝇,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不说是非,不扬人恶,自然就能化敌为友。
我们天生的那种抱怨、指责、批判的习性,是一种疾病。此病根深蒂固,非常顽固难除。唯一的办法,就是遇境逢缘不起嗔恨心,不起贡高我慢心,不起指责抱怨心,不起批评是非心。要批评人,就要谈论对错,起了是非心了。面对一切,我们都要练习“不可说”“不可说”。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因为贪吃和爱说话是人类的通病,所以生理上的不健康,及人事上的纠纷,便层出不穷。聪明人知道事实胜于雄辩,凡事只须拿出具体的功绩作证明,用不着啰啰嗦嗦地多费唇舌。相反的,假如你拿不出具体的功绩给人家看,一味自吹自擂,这当然不是聪明人的行径。
在佛门里,有这样一个现象,对刚出家的弟子来说,师父一般都告诫,出家人头几年都要少说话,内心要寂静。止语的目的,并非是一般意义上认为的为了避免言多必失,担心泄露内心的什么秘密,担心得罪别人,实际上是为了训练自己的心,训练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无言是一种境界,好辩是一种执着,我们因为太多的争辩,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如是的实相真理,不是争辩而得,而是默然观照,本来现前,所以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言语道断,以心印心,当下相契。不争不辩,无语无言,是非对错,过眼云烟,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止语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是非只因多开口全文_是非只因多开口,招愆只为讲是非
《杂阿含经》说道,有因有缘世间集,世间一切总有因缘,如果不懂得明因缘、观因缘,终将如同盲目寻光的无头苍蝇,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图一时痛快、信口开
-
俱舍论颂疏_俱舍论颂疏讲记内部版本
俱舍论 【原文】 从此已下。明论正宗。就中有二。一总标纲要。二别释体性。 前边的序分,从这里以下,开始讲正宗分,也就是正文部分了。分两部分:一是总的纲要,一是分别解释其体性
-
弗如的成语-那些出自佛教典籍中的成语,你可能需要知道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自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典籍经文普于世,其众多成语典故被我们所熟知。-弗如的成语
-
修的成语-冷知识:我们说了那么多年的成语,有38个出自佛教!
【味同嚼腊】《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腊。”谓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后世以此比喻寡淡无味,了无情趣。如《儒林外史》:“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到手之后,味同嚼蜡。”【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修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