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孙权有一个绰号叫做“孙十万”,这并不是一个美称。因为孙权亲自带兵打仗总是打不赢,尤其是“逍遥津之战”,孙权带十万大军,拿不下八千守军的合肥,开始的时候还让张辽用八百人骑脸,这就是所谓的“八百破十万”。
其实孙权在作战的时候也不是一点亮眼表现都没有,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表现得还是挺不错的,要不然曹操也不会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简单聊一聊濡须水和濡须坞
在巢湖与长江之间有濡须水。江东集团应对北方军事威胁的天然水利当然是长江,但不能只守卫长江,防线还是要向北方推进,给自己留下缓冲的余地。而巢湖与长江之间的濡须水,就算是防卫丹阳郡的第一道防线。
虽然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导致曹操失去统一天下的最好机会,但要说让曹操变得元气大伤,没办法再南下,也有些夸张了。
“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打的,在次年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就又开始造船操练水军,然后把这支水军送到合肥。练水军当然是为了进攻孙权,但并不是马上动手,在这之前曹操先去打关中的各个军阀,算是解除后顾之忧。
曹操收拾掉这些关中军阀后,决定继续向南扩张。在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十月,曹操进攻孙权。孙权得知这个消息,决定在濡须水建造一个船坞,却遭到将领们的质疑。这些将领觉得修建濡须坞没有什么必要,要么上陆地厮杀,要么上船打水战。
吕蒙反驳说,一旦战事不利,北方的军队咄咄逼人,到时候再上船就来不及了。显然孙权和吕蒙想得一样长远周全,濡须坞就这样被建造出来,承担起扼守濡须水道、保护扬州治所建业的防御职能。
不过按照《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记载,在濡须坞建造之前,孙权、吕蒙等人就已经与曹操在濡须水发生战斗。而按照《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第一次“濡须之战”是在建安十八年春季打起来的。
在时间上稍微有一些模糊。要么在建安十七年之前,两家就发生过摩擦,但规模和影响并不大,所以没有详细记载;要么濡须坞在第一次“濡须之战”前期还没有竣工,在战役发生期间才完成,并且在战役中起到一定作用。关于这点我们就不详细讨论了。总之围绕濡须水和濡须坞,两家进行过多次战斗。
第一次“濡须之战”
在《建康实录》中记载,在建安十七年,曹操号称四十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大抵类似当时“赤壁之战”的八十万大军,实际兵力不清楚;孙权方面则是七万军队。甘宁领三千人作为前锋,进行了“百骑劫营”。
但按《三国志·吴书·甘宁传》的记载,甘宁“百骑劫营”的事情在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的“皖城之战”之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之前,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也能找到记录:“(建安十九年)秋七月,公征孙权。”所以《建康实录》中的记载应该有误。关于第一次“濡须之战”的前期,就是建安十七年末尾那段时间,相关史料并不是很多。
在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来到濡须口。濡须口到底在什么地方存在争议。按照网络上找到的谭其骧图的标记,濡须口已经在长江的北岸,和濡须坞并不是一个地方;按照《三国志辞典》,濡须口和濡须坞在一个地方。
而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记载,濡须坞确实起到了防御曹操的作用。巢湖与长江之间水路交错纵横,所以小编猜测如果谭图是正确的,曹操可能是改道了;或许这张地图有误,濡须口就是濡须坞。这个小编就不过多讨论了。
孙权也赶到濡须口,与曹操相对峙。双方相持一个多月,期间也发生了战斗,比如曹操攻破孙权江西军营,但记载较少。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击破孙权江西军营,俘虏主将公孙阳,虽然没有入侵到江东,但也算是一次胜利。然而结合裴松之引注的其他史料记载,这次“濡须之战”中孙权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双方其实算是打了个旗鼓相当。
按《吴历》中记载,曹操曾经派水军趁夜攻占一个水中小洲,结果被孙权发现。孙权用水军围攻曹操的水军,俘虏三千多人,曹操水军溺死数千人。这次胜仗之后,孙权开始利用水军的优势主动挑战曹操,甚至乘坐小船在曹操军营之前浪。
这倒是很符合孙权“打虎将”的性格。曹操看到孙权水军严整,不由得说出那句千古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有人说这是讽刺孙权只能当儿子,其实以曹操的年龄,跟孙权摆个老资历也是很正常的。
按《魏略》中记载,孙权曾经乘坐大船来观察曹操的军势,曹操用弓箭射击孙权的大船,一时间无数支箭插在孙权大船的一侧,船体发生倾斜,孙权令船调转方向中箭,又重新回到平衡的状态,带着一船的箭矢回去了。这或许就是《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在广义上的三国时期能找到的原型了。
《吴历》与《魏略》的记载稍有出入。《吴历》中孙权乘小船,曹操也没有乱射箭,反而告诉部下不要轻举妄动。或许两件事都有发生,《魏略》在前,《吴历》在后。
孙权写信“劝退”曹操
其实仗打到这个份上,曹操估计已经品尝到“鸡肋”的味道。北方的士兵在水战上确实赶不上江东的水军。但要曹操就这么撤军,其实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真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这个时候孙权给曹操写了封信,信中内容是:“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表面上担心曹操的安危,好心劝曹操撤军。当然这些都是场面话了,孙权在别的纸上又给曹操写了一句话:“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跟手下将领说:“孙权不欺孤”,然后选择撤军。第一次“濡须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总而言之,孙权作为这次防御战的主将,打得还是可圈可点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建康实录》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什么意思_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指的是谁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孙权有一个绰号叫做“孙十万”,这并不是一个美称。因为孙权亲自带兵打仗总是打不赢,尤其是“逍遥津之战”,孙权带十万大军,拿不下八千守军的合肥,开始的时候
-
亦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出自_亦余心之所善矣虽九死其尤未悔出自哪里
1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孙中山《国
-
孙权的字和号是什么_历史孙权评价
在我国古代或者说在华夏文化圈当中,凡是有名望的人或者皇帝死亡以后都会有一两个字来评价他的一生的功过。这就是所谓的谥号。 谥号起源于商朝,最终成形于周朝,所有有名望的人中,
-
孙权劝学的故事情节_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今天和大家聊聊历史上著名的孙权劝学的故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君主,是一个了不起、很有作为的人物,曹操曾经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资治通鉴》记载了他劝大将吕蒙学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_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谁写的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
千里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_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了什么
三国时期有奸雄曹操、枭雄刘备、英雄孙权,前两者还好说,但孙权是继承父兄基业的,对外作战有周瑜、陆逊,对内理政有张昭、顾雍。好象就是个甩手掌柜,啥事不干。凭什么当得起这“
-
孙权是一个什么人物_孙权后面的君主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有人说孙权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曾一次大败曹操,一次与曹操战平,一次大败刘备,并且还多次北上与曹操以及
-
历史上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_三国孙策与孙权什么关系
今天和大家聊聊三国时期,孙权的那点儿事儿。简单的介绍一下孙权。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主。一般的看法,这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他继承父(孙坚)、兄(孙策)的基业、,青年承统
-
东吴 三国_三国东吴孙琳
历史故事008---东吴孙权 孙权 ,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孙权自200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
-
生子当如孙仲谋 谁说的_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的这首词慷慨激昂让人心潮澎湃,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倒装
军师联盟剧照 想了很久终于决定落笔,人不愧是复杂的动物,各势力的创始人更是人中龙凤,一手建立曹魏的曹操,矢志汉室的刘备,余下的就是今天的主角,坐断东南的 孙权,字仲谋 。 生
-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_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在什么时候说的
曹操当初曾经说:“生子当生孙仲谋!”,曹贼真喜欢占人家便宜,不过说实话,小珏也想生的儿子像孙权,这样小珏不就是皇太后了?朋友勿喷,我今天来说说孙权。 孙权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