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简介《孟子》
《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章分析,
第 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 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 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段):列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并加以概括。 第二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第三部分(4段):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本文第一段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文中 哪一句正是从反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如果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5.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文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这种做法对。因为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获取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现现实意义: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老鹰的幼雏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赶出家门,独立成长,你觉得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做法对。因为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获取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
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 上一篇:师说的作者韩愈_师说韩愈主张什么
- 下一篇:八字秘诀大全_祖传八字命理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