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们》:举杯祝贺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
——题记
简媜在她的精致小文里深情得写道:“空气新鲜得像刚从森林运下来的,飘着淡淡的草味。如果你沿着小河走,就不是草味了,而是野姜花的清甜味。我们小孩最喜欢奔跑,放学回家的路队只排一小段就散了,大家各自朝着家的方向跑,穿田埂、跳小河。”如此朴实清新,快乐天真的活泼文字,和这《昨日当我年少时》里的十四位台湾作家笔下的青葱快乐一样,不经意间就勾起了我们对往昔少年的无限追忆。
《昨日当我年少时》宛若写给童年的温柔信笺,14位台湾作家用深情款款的活泼笔调写着自己的故事,勾起的却是我们每个人心头无限珍藏的年少时光。那些熟悉的名字,朱天心,张晓风,甘耀明,简媜,那些陌生却似曾相识的场景,台湾旧巷,少年已老,寻梦循迹,人声未杳……这些成名已久的宝岛作家,笔尖触及到灵魂深处的幽闭之地,而今回忆起各自的青葱年少依旧是这样的情深意切,纵然只是上世纪50-70年代台湾旧日风情下孩提的各自生长,鲜活的气息却依旧扑面而来。
童年是属于全人类的,应许之地的台北年少和大陆幅员辽阔的童年小筑在本质上并无二致,当台北的小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放声歌唱着“人海辽阔,扬帆待发清晓”,另一个时空中,我们在队列里唱着“长亭外,古道边”的毕业之声,同样的依依不舍,同样的声色哽咽,热泪盈眶。
穿越时间与地域,不同的小时候,竟然也有相同的交集。
台湾作家的细腻笔下,文字像画笔一样,整个场景徐徐展开。看到徐国能家的点心,甘耀明所说的红豆仙草芋圆冰,还有张晓风念念不忘的冰红茶,竟也能让我想起童年时吹过的大大卷,嚼过的牛轧糖,喝过的非常可乐,吃过的旺仔小馒头。看到罗青关于《我的小战友》的种种趣闻,简媜放学后的撒欢玩耍,竟也能让我想起儿时的钓龙虾的池塘,玩弹珠的青石板路,还有校园深处发现新大陆般的黄鼠狼。甚至当最后一篇少年的死亡教育扑面而来,也能想起年少时目睹的那些帮派林立少年殴斗场景,轻狂的血脉喷张和旁观者的担惊受怕恍如昨日竟是如此熟悉。
不久前我一个回到学生时代的校园旧址,曾经的菁菁校园已被林立的商业大厦和高层小区取代,精致的架构和耸立的骨骼,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朗朗书声的应许之地。那一刻我呆立在原地,驻足良久,沉默不语,时间仿佛一个骄傲的坏小子。
时光碾过微渺及琐碎,留下一代又一代成长的记忆,隔时隔空,温暖流年。
不知不觉,离开属于自己的年少时光已是20年有余。20,是个很深情的数字,就漫长的人生来说,不近不腻,不久不远,出发时的心情,犹可触摸,远行后的风景,却非当日所想,是科比绵长伟大的职业生涯,是纪伯伦深情款款的诗人延续,也是我们向过去告别的平凡开始。如果穿越回去,童年的你一定觉得现在的自己是个陌生人,你确定你会喜欢这样的你吗?
也许,现世的繁华过于喧嚣,已经让你变得浮躁和市侩,不复过去那个天真烂漫,青葱自在的多彩少年。
我相信自己依然在坚持和抵抗的一些东西,这或许是从年少的时光中汲取并保留下的种种特质,也是现世困顿中的小小信仰。比如在文字上,一直抵抗口语化,不愿意让所谓的浅阅读破坏了汉字应有的节制和节律;比如在立场上,抵抗讨好,不愿意去撩拨这个时代,也不愿意去迎合他所有的负面;比如在工作上在生活中,依然坚持用文字自我表达,去反思去创新,仿佛这样能让我活得更久远一些。
渐渐你会发现,我们无比怀念的年少时光,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从未远离。
曾经最喜欢的作家阿尔贝.加缪说过一句话:“真正的生活是在撕裂内部出现的,生活,就是撕裂本身。”在合上《昨日当我年少时》的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都在曾经的年少风华过后,在现实的困顿中无一例外地充当了生活的撕裂者。
生命被时间塑造,在成长和对抗中成就着彼此,关于人生所有一切的可能性自昨日的年少时代起,在不确定中被冲决为人生的平原。也许,你在少年时代做过的很多承诺,不是用于兑现,而是用于追忆。也许,你曾经的天真与努力,如风吹樱,各有造化。
那么,当你觉得现实的困顿无以复加的时候,回到原点,去看《昨日当我年少时》,去追忆你的少年心,去找寻那个被生活撕裂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你。
(图片源自网络)
台湾旧巷
少年已老
寻梦循迹
人声未杳
朱天心、简媜、张晓风等十四位台湾著名作家合写童年放学后的难忘时光。
那段烂漫无邪的童年岁月,随着记忆的丝绦,娓娓道来那些趣味的爆笑的伤感的动人心弦的成长故事。童趣、童真中,让我们看到了台湾几代人的成长。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也让我们依稀看到了了父辈或者我们自己似曾相识的成长片段。
戳【阅读原文】直接购买此书
-戳关键词阅读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