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小孩子。
“孺子牛”典出《左传·哀公六年》:“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
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
所以,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
后来现代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郭沫若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原意与今天的寓意已经完全不同。
相关人物:
齐晏孺子,姜姓,吕氏,名荼,为齐景公的宠妃芮姬所生。鲁哀公六年(前489年)齐景公病重,命国惠子、高昭子立少子吕荼为太子,逐群公子,迁之东莱。不久田乞(陈乞)发动宫廷政变,迁晏孺子于骀,后弑之,逐其母芮姬,与诸大夫另立年龄较长的吕阳生为新君。晏孺子在位仅十个月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