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专指文人(在宋代或指具有文人特质的土人)所画的张扬文人思想与性情的绘画作品。
前贤一般将"士人画"与"文人画"放在一起叙述,严格来说,也是不合适的。实则在古代,"士人"与"文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着迥然不同的内函与外延,古人将这两个概念分得很清楚,泯灭它们之间差别是现当代以来的事。这已为当代少数学者指出。
显然,宋代"文人画"与"士人画"也有天然的亲近关系,因为它们代表着有道德操守、文化修养与社会责任感这一社会群体的审美意识形态,但宋代"有"道德操守、文化修养与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并非都是一个面孔、一个模子,由于个体出身、性情、理想与人生经历等的不同,表现在文艺创作上也会千差万別。
我们把这些画家分为士人画家、文人画家两类,是基于有无"强烈的"道德操守、社会责任感而言的,有"强烈的"道德操守、社会责任感,为了道德操守、社会责任感愿意放弃或压抑个人私欲(情)者为”士人“,道德操守、社会责任感没那么强,更愿意为了张扬个性、抒发个体胸臆而蔑视道德操守、社会责任感者为"文人"。实则,在宋代是没有不折不扣的这样的"文人"的这样的"文人"出现在明清时期。然,宋代没有不折不扣的"文人"并不等于说宋代没有"文人画"与相关理论,在宋代是"士人"作"文人画"与理论。
二十世纪初以来画史一般将北宋文同、苏轼、米芾等称为文人画家,所作为"文人画",实则有简单、概念化之嫌。从定性上看,文、苏、米首先是"士人",他们一样有道德操守、社会责任感;然从定量上看,文、苏、米身上确实有不少"文人"习气,尤其是苏、米二人,如他们的疯、颠、痴、狂、怪、醉言行在本质上即是"文人"习气的表现,即不愿压抑个体情绪的发泄,在他们疯、颠、痴、狂、怪、醉时,虽然自己内心的压力得到了暂时释放,轻松了,但实际上在此时他们已忘掉了作为官员(社会楷模)应有的道德操守、社会责任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应算是"文人"。或许准确点应该说他们一身之中,含有"士人"、"文人"双重性格、身份,身上既有"士人性"又有"文人性",或可以"文土"称之。
迄今为止,关于"文人画"起源于何时,有多种说法,但起于北宋说更能得到多数学者认可,占了主流。如熊纬书《论"文人画"》说:"谈起文人画',由来都认为宋代的苏东坡、米芾";葛路克地《宋代文人审美观》说:"兴起于宋代的文人画"、"宋代文人画的出世,同当时文坛上有影响的欧阳修、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人的艺术主张直接相关";王逊《苏轼和宋代文人画》说:"文人画家们自己往往把王维,甚至顾恺之作为这一潮流的开始。
这一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把文人画潮流的历史地位夸大了。这一潮流的真正形成是在北宋晚期一一神宗时期";阮璞《〈画继)所显示之宋代文人画观》云:"北宋中期至晚期,为吾国绘画史上文人画派由萌动以至于崛起之重要时期";郑明宝《文同、苏轼与文人画的关系怎样》说:"文人画兴起于北宋";徐书城《宋代绘画史》说:"中国绘画史上所谓文人画'的勃兴和成长的重大历史行动。最早的莫基者应是北宋的苏轼和文同";彦编著《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说,文人画"产生于北宋";等等。阮璞在《苏轼心目中的"土人画"主要是指哪类画?》一文中将"文人画"一分为二,提出了"文人正规画"、"文人墨戏画"两个概念,认为二者所指大不相同,"文人正规画"就是"士人画",而将以文同、"只能画一点墨竹及水墨枯木、怪石"的苏轼、"可能包括米芾的墨戏云山在内"等为代表的称作"文人墨戏画"。
我认为,阮先生所说的"文人墨戏画"实际上可以简称为"文人画"或"墨戏",两宋作"文人画"或"墨戏"者主要有文同、苏轼、米芾等文士。卢辅圣《中国文人画通鉴》所说"只有到了苏、米那种"恢诡谲怪滑稽于秋毫之颖"、"信手作之"、意似便已'的墨戏绘画完成了对正规画的解构,…文人画才真正作为一种具有独立意识的绘画形态登上了历史舞台。"是有道理的。此处还需要对当时"墨戏"内涵稍作说明。
王逊说:他们(指米氏父子")的画法称为'墨戏",是指他们在创造有生活根据的艺术形象时的自由如意,如漫不经意,如游戏。阮璞说"文人墨残画之所以被称为'墨戏',顾名思义,似乎是文人墨客的一种无意为之的游戏之作是不足以正面反映作者的思想、学识和抱负的。"
这一"顾名思义"之论,恐怕是难以成立的。当时失意文士(如文同、苏轼、米芾等)虽然将他们排遣内心愤懑的文艺尤其是书画创作多称之为自遣、自娱、墨戏、戏作之类,但我们现在决不能"顾名思义"地就将其定位在今天人们所理解的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消遣"、"游戏"与"ル戏"层面上。
比如,作为当时"苏门六君子"之一,同时也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陈师道(其他两宗是黄庭坚与陈与义)在写给黄庭坚的信中述其六年谪居"无一钱之入"、"艰难困苦"时云:"不废书,时作小词以自娱,用以卒岁",显然,书法与小词的创作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与情感慰藉。
同样,穷困不堪的苏轼在黄州所作"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等词,所作《黄州寒食诗帖》等书法,所作墨竹、枯木、怪石等绘画,也丝毫不能让人感觉有今天人们所理解的闲情逸致式的娱乐、游戏儿戏。
相反,黄庭坚在其词中读出了一股直逼后脊的千年寒气,米芾在其枯木画中读出了"其胸中盘郁"。因而,其时"墨戏"、"戏笔"的实质应该是忧愤久郁于胸的文士通过无拘无束的书画创作活动,宣泄消极情感,缓解内在压力,摆脱精神困境,恢复心理平衡。
这也足以正面反映作者的思想、学识和抱负。那么,"墨戏"何以应作如此理解,这与北宋中后期文土在党争中受到伤害,胸中郁勃之气无所抒发,只能发为"墨戏"关系至为紧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出自苏轼的_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士人画“ 专指士人所画的寄托士人精神追求与审美诉求的绘画作品。 ”文人画“ 专指文人(在宋代或指具有文人特质的土人)所画的张扬文人思想与性情的绘画作品。 前贤一般将"士人画"与
-
苏轼的诗句大全_苏轼经典诗词名句赏析
助读资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
-
岁寒三友图中不应该出现的是_岁寒三友全诗
在中国画中,松、竹、梅是常被表现的题材,而在“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苏东坡有诗曰:“风泉
-
岁寒三友诗意_岁寒三友古诗文
一 雪醉飘零覆蕊香,风拂几多盛英芳。 虬枝静待梅颦笑,点艳簪花俏傲霜。 二 壁立悬崖且挺直,云扶铁骨亦别离。 松峰仰慕天街远,正义恒生四季移。 三 苍莽隐路溪石巷,翠绿执迷岗岭阳
-
成语胸有成竹的故事_成语故事胸有成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每天给孩子听一个成语典故,让孩子爱上学习 xiōng 胸 yǒu 有 chéng 成 zhú 竹 ( 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 ) 释义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
-
兰陵不笑生_兰陵笑笑生身份
《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这个名字有没有寓意? 我在《明朝大书生》一书里专门写过一章,认为文坛领袖王世贞是《金瓶梅》的作者,他化名兰陵笑笑生,是有寓意的。 据专家考证
-
学文征明书法弊端_文征明书法如何
有人问我,学习硬笔书法,本想学文征明,但有人说他的字只是秀美而已,没有内涵,此话说得有道理吗? 我认为这句话并没有道理,反驳理由有2个: 第一、文征明有“内涵”,诗书画精通
-
成竹在胸的成语故事_胸有成竹成语故事文言文原文
北宋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最擅长的是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似乎具有人的那种高风亮节的精神,远近闻名。 为什么文同能够画出这样的竹子呢?这里面有很大的奥秘……
-
徐渭是文人画家吗_徐渭在明代是典型的一名全才文人
徐渭 学富五车,一生坎坷,结婚三次,入狱七年。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
-
成语故事胸有成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成语故事胸有成竹主要讲的人物是谁
成语故事 成语释义 【成语】 胸有成竹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释义】 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近义词】 心知
-
徐渭是明代哪个时期的_徐渭是文人画家吗
徐渭是明朝大才子,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戏剧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徐渭出生在文风极盛的浙江绍兴府,其文学成就极高,其书画、戏剧都受到后世人的极力推崇,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