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社会曾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动物崇拜(自然崇拜之一),从刀耕火种进入到铁犁牛耕,人类踏入文明社会的进程中,牛给人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牛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进而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牛的崇拜文化。
“牛掌乾坤”——牛蹄子下的历史进程
国内牛的地位之高,可从《易经》之中得以一窥,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牛为坤,在以乾、坤为统帅的易经里,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坤卦象征之物,我国古代将牛、羊、猪三种动物的牺牲称为太牢,是最高规格的祭品,而牛的地位要更高于羊与猪是不可随意宰杀的。
《周礼.地官》中记载“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供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当时便有职业掌管公家的牛官既“牛人”,“凡祭祀,供其享牛”。可以看出当时的牛,主要的用途便是用来作为运输、祭祀、食用,当然也并非想吃就吃, 周朝的律法中就有明文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牛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只有在天子祭祀时才会杀牛,另外遇到国事争端时,各诸侯订立盟约,主盟人亲手割牛耳取血,手执盛牛耳的珠盘,每人一尝牲血,以示诚意,而这是为权利之象征既“执牛耳”。
(掌执牛耳者既为盟主,逐渐引申为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 )
牛为偶蹄目牛科动物的总称,人类驯化之后的牛体质强壮,性情温顺,是重要的耕作牲畜,中国文化中牛历来都是勤劳的象征。现今还有许多地方民族在每年春天开始耕种前会组织和家牛有关的活动、仪式,希望能获得好的收成。也正因如此,家牛在农业社会中往往具有较高的地位。在某些情况下,政府还会下令禁止屠宰家牛以防耕牛减少。 除了利用牛拉动耕犁以整地的应用,后来人们知道牛的力气巨大,开始有各种不同的应用,从农耕、交通甚至军事都广泛运用。
关于我国耕牛的出现于何时,根据文献的记载亦不能准确断定《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提到曹操破袁绍后“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可以说明当时的牛耕技术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并开始推广。
有许多文献将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中所用木牛流马中的木牛归类为牛,似乎并不严谨,但牛在军事中的应用却是有迹可循的,最为著名的便是战国时代齐国名将田单的“火牛阵”,齐城池被围困,田单用牛千余头,牛角缚兵刃,尾上缚苇灌油,点燃牛牛尾,利用火牛猛冲燕军,打败了燕国。
家牛也常被艺术家作为表现对象
关于牛的画作中,最为传神经典的要数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最早的纸本国画《五牛图》,画风清新朴实,对细节观察入微,五头牛各具状貌,姿态互异,或俯首似欲啮草;或翘首前行;或纵峙而鸣,似在哞哞唤人;或侧回首而顾,以舌舔唇;或络首而立。虽然画的是牛,但却可以从中看出每头牛不同的生命情感,明代画家李日华以“粗笔辣手”形容《五牛图》以笔不畅而意畅的创作手法,让画中之牛“神气溢出如生”并评价此为“千古绝迹”。
后世亦有许多五牛图,今人将五牛分别引申为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财”,既福牛纳福,禄牛纳福,寿牛纳福,禧牛纳福,财牛纳福,虽寓意美好,但总觉牵强;据记载,韩滉对易学颇有研究,著有《春秋通例》、《天文序议》各一卷,因此说韩滉画牛并不仅仅是描绘表面物像,而是包含着较深的古代哲学原理在其中。韩滉画牛以喻自己五兄弟以朴实敦厚、任劳任怨的牛的品性来报效国君,并真正的为老百姓的疾苦着想。故而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以物寓人,更为合理贴切。
写实精致的画风,除本身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之外,也为当代研究我国唐代黄牛种类提供了极大的科学参考价值,画家将黄牛的瘤原牛形态表达十分到位,甚至连牛耳的尖端,以及耳轮下缘的缺刻都表达得十分到位,这为研究我国唐代的固有黄牛就有瘤原牛血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科学依据。
- 从唐诗到宋词,诗人们或喜或悲,多是愁苦之态,但在缓缓的牛背上却看到了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牧童诗》宋.黄庭坚
相传此为诗人黄庭坚七岁时创作,描摹了牧童悠闲自得的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悠然自得,就算是有在名利场上争逐的庸人,是如何也比不上牧童的悠游自在。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清.袁枚
小牧童的生活单纯而美好,黄牛上载着小牧童,清脆响亮的歌声穿越林梢,闭口不唱就只因为想去捕捉树上的鸣蝉,天真而单纯的生活情境,是许多人向往而做不到的。这种天真无邪的真性情,是诗人毕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牛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最受大众所公认的,故而许多文人,都喜以牛自谦。大文豪鲁迅先生以牛自喻,他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童叟皆知,大画家齐白石老人则自称“耕砚牛”,李可染酷爱画牛,画室里挂着“师牛堂”的横幅。
牛声渐远
牛似乎知道自己生来的使命,千百年,为人们犁田、拉车、搬运重物的牛,在岁月中缓缓前行,“田干无处用牛力,田家不忍杀牛食”这是在饥荒时代,农人对牛的喜爱。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耕牛逐渐被现代机械所取代,就连在乡村,也鲜少见到犁牛耕地的场景了,昔日的耕牛逐渐变成肉牛。
记得儿时一只牛犊在山上跌落,大人们将它扛回养了几日之后发现已快无力回天,商量着要将这牛宰杀之时,牛儿挣扎着跪起,发出长哞,那清澈的双眸,所流出的那串眼泪,时至今日都不能忘却。
对于许许多多即将灭绝的野生动物,我们知道对它们进行了解并保护的重要性,那么对于这些势微的经济动物呢?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牧童横牛背,闻归短笛吹_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翻译
原始的社会 曾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动物崇拜(自然崇拜之一),从刀耕火种进入到铁犁牛耕,人类踏入文明社会的进程中,牛给人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牛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
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_描写童趣的古诗
(照片:小一时空拍摄) 六一节已到,古诗童趣多。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
-
牧童诗古诗_关于牧童的诗歌
古代许多诗人写了不少描写牧童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清代袁枚写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这首诗把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形象写得是栩栩如生
-
牧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所见这首诗描写了牧童什么的情景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历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自先秦《诗经》直到现在,诗词的数量浩如烟海,写作题材也包罗万象。其中就有不少写牧童的佳作,它们大都属于富有童心童趣的
-
所见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童形象_牧童的诗意是什么
牧 童 唐·吕洞宾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意思_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
-
曹全碑集字诗_曹全碑诗词集字
【曹全碑隶书】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
辛弃疾的清平乐诗_辛弃疾的清平乐诗句的意思
纵观辛弃疾的乡村词,其描绘的题材内容不仅涉及乡村风物场景、农家生活画面,同时还对当地的民风民俗进行了记录,而且常常将多个角度的内容融为一体,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
秋天霜降的诗句_霜降诗词10首: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霜降时节,天高云淡,枫叶尽染,何不登高远眺,感受下诗词中的那一派深秋
-
梧桐叶落最多情的下一句_梧桐有关的诗
秋雨梧桐叶落时,树何以堪?秋雨时,梧桐叶落,这是一个盛大晚宴的谢场,曲终人散尽。盛宴不在,韶华流逝。有人觉得,满地落叶是梧桐的叹息,落叶满地是一地憔悴堆积。 古诗词中有很
-
劝学诗谁写的_有关劝学的诗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想要给自己增值,保持学习的习惯必不可少。更有很多人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都在提醒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这十首诗是古人对于青春难再
-
回忆童年的古诗_关于童年的古诗
童年,一个充满欢笑的字眼。如果说童年它象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项链,那么童年的点点滴滴就象是那一粒粒闪闪发光的珠子,不时地催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捉迷藏、踢毽子、跳房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