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中有很多精巧的诗篇,虽然有的篇幅比较短小,但是体现出了诗人别出心裁的构思。虽然有很多的古诗并不太为人所注意,带着其中就有着非常耐人寻味的细节描绘。
比如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一首唐诗就是如此,一首不为人注意的五绝小诗,却有弹错琴觅知音的古诗。虽然这一首古诗的主题是音乐主题描绘,主人公的形象更是引人遐想。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唐诗就是唐诗300首当中的经典诗篇,李端的《听筝》,题目当中都看得出,就是一首描写听人弹古筝感触的主题内容。在古典诗词,乃至于古典文学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诗篇,他们把一切都形象化了。无论是现实生活当中的花朵美人,还是音乐之声,都可以和人的修养和人的道德追求产生关联。
这首古诗其实也是如此,题目似乎晓得是因为听人弹古筝所发出的感触,但是描写的内容就有另外的追求。“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诗歌的一开始就引出了弹筝的主人公,而且把古筝的声音之美写的出来。
但是后面的诗句却有一个明显的转折。按照一般的写法,全文引出了主人公弹琴的形态,而且还把古筝的声音描绘了出来,此后可能运用比喻或者想象的方式,进一步的描绘古筝音乐之美,但是诗人就是从另外的角度,使得这首古诗的主题发生了转变。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弹古筝的主人公想尽了办法得到周郎的青睐,你看他故意的拨错了古筝弦。古典文化当中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历史故事,在这这首古诗当中也有这样的表达。抒情主人公为了寻求知音,而故意弹错琴弦,就是为了能够寻求得到知音的注意,因为真正懂得音乐的人,会发觉到她弹错了。
古诗的主题思想非常的精巧,在一般的诗词作品当中并不常见。而且主人公的形象也是从侧面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第三句当中的“周郎”引用的是周瑜的典故,三国时代的周瑜乃是一代风流浪子,不光对于军事,对于音乐也有很高的造诣,所以这首古诗当中用他的历史典故,就是为了把寻求知音这一成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主人公的形象是一个闺中的女子,通过古筝声传达出思想情感,传达出对于知音的渴望。20字唐诗从侧面描绘出了她的形象,实在是引人遐想。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作品融诗画音乐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的唐代诗人是谁_唐诗三百首题材
唐诗300首中有很多精巧的诗篇,虽然有的篇幅比较短小,但是体现出了诗人别出心裁的构思。虽然有很多的古诗并不太为人所注意,带着其中就有着非常耐人寻味的细节描绘。 比如今天我们谈
-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是谁_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什么意思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
蝴蝶 唐诗_写出一句有关蝴蝶的诗
春天,朵朵美丽的蝴蝶在万千花丛中翩翩起舞,飘舞于花间叶隙,溪畔泉边,点缀如诗如画的大自然。蝴蝶,色彩绚丽,五彩斑斓,是美好事物的化身和代名词。梁祝化蝶,庄周梦蝶的故事,
-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_李端的听筝的译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赏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 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
-
听证_听证是什么意思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
-
唐诗300首杜甫的诗_古诗三首唐杜牧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①。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②。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③。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④。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⑤。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⑥
-
《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_汉乐府《陌上桑》
桑树叫人想起衣食艰难,我小时对它没有像对竹的爱意,惟因见父亲那么殷勤地在培壅,才知世上的珍重事还有比小小的爱憎更大的,倒是哀怨苦乐要从这里出来,人生才有分量。 三国时庞德
-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哪首诗_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相近的诗句
别董大二首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
-
唐宋诗词精选_十首唐诗宋词精选赏析
唐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宋 《醉花阴
-
杜甫诗二首赠卫八处士_古诗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
-
修栈道暗度陈仓是谁提出来的_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故的主人公是谁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网|学术汇(微信ID:sscp-yxb)新媒体原创 攻其不守,守其必至,避实击虚,是攻守双方智慧的比拼。萧何当年收取秦丞相、御史的图书,具知天下险要和道路。韩信
-
中国公认水平最高的十大古诗排行_中国诗词排名前十
【温馨提示】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每天第一时间获取本头条号分享的企业管理知识、职场政治、人生哲理、国学经典以及工作中的那些干货。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境界,好的诗歌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