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马一浮书法作品集_

马一浮书法作品集_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1-24 21:17:40
阅读:
国学大师马一浮与书法

马一浮

国学大师马一浮与书法

马一浮书法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在学术界,马一浮被尊为“一代儒宗”,与熊十力、梁漱溟并称“新儒家三圣”。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宋明理学等深有造诣,并倾力写诗、临池。自1913年直至离世,传世诗词3000余首。书法典雅肃穆,气格高古,诸体皆备,尤以隶书、行草造诣为深,享有盛名,兼能篆刻。

马一浮与鲁迅、周作人兄弟是同乡。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马一浮应绍兴县试,名列榜首。同时应考者就有周豫才(鲁迅)、周遐寿(作人)。

关于此事,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有记曰:“……会稽凡十一图,案首为马福田,予在十图三十四,豫才兄三图三十七。”这里须得说明,马福田即马一浮也,周作人考了第三十四名,鲁迅则是第三十七名。

马一浮的妻子是曾任浙江都督的汤寿潜之女,但婚后3年因病去世,马一浮时年20岁,后终生再未续弦。从此研究理学、佛学,终其一生。丰子恺曾有一篇散文《陋巷》,记述了马一浮孑然一身、深居简出地生活在杭州那一陋巷老屋内的情景。

在《马一浮全集》的年谱传记中记载,在他十岁时,母亲指着园中菊花命他做一首麻字韵的五言律诗,他即刻吟道:“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处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

母亲闻之叹日:“儿长大当能诗。此诗虽有稚气,颇似不食烟火语。汝将来或不患无文,但少福泽耳。”

1901年至辛亥革命前,曾与谢无量一起赴上海习英、法文,后留学美国和日本。从回国到辛亥革命爆发,马一浮一直隐居于杭州的西子湖畔,潜心治学。从1905年一直到1938年,期间只有应蔡元培邀请,短暂出任民国教育部秘书长,不久便辞官归去。这段隐居的时间长达33年,包括整个青年和中年时代。

马一浮是一位有真正书名的学者,精通英、法、德、日以及拉丁文,这在当时已是非常不易,后他又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史等,可谓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硕儒,当之无愧有着“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

马一浮先生于学无所不窥,其学问可称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故其书法得益于学问,精妙处融碑帖于一炉,奄有众长,高古清劲,出尘脱俗。

马一浮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他在《戏题鬻书启诗》中自谓:“恨无勾漏丹砂诀,幸有羲之笔阵图。”由此诗可知,他自己的书法所成,自视不低,且独钟于王羲之。马一浮生前曾言,他平生最喜王羲之的《兰亭序》与《圣教序》。故对其用力也最勤,尤其学《圣教序》的成分更多。无论点画、笔法,间架、结构,甚至是行距、章法,深受《圣教序》影响。

纵观其学书之路,早年以唐碑入手,尤喜爱欧阳父子,二十岁后遍临魏晋南北朝书,植根于钟王诸帖。他的篆书直接取法李阳冰,隶书则以《石门颂》为宗。

马一浮也是一位很有艺术成就的篆刻家,马一浮善治印,朴茂而富韵致,其有《马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著作传世。

据说马一浮自订润例时声明有“五不”:一不朽祠墓碑志;二不书寿联、寿序;三不书讣告、行述、像赞。四不书题签和时贤作品;五不朽市招。另外还有立索不书、无介绍不书等等,规矩还是很多的。

李叔同年长马一浮三岁,但马一浮的饱读诗书令李叔同相当佩服,在佛学上,却受到了马一浮很大的影响。李叔同曾对学生丰子恺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下来就读书,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的多。”这高度赞允了马一浮先生的博学多才,是个值得敬佩的人。今在浙江省杭州西湖蒋氏山庄建有“马一浮纪念馆”。

马一浮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礼聘他为浙大教授的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梅光迪认为,马一浮和柳诒徵是当时中国学问最渊博的人,称两人的组合“或可周知有关中学和中国文化的知识,目前在中国还没有第三个人可以和他们相比。”浙江大学校歌由马一浮作词。2013年4月23日上午,在马一浮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学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国际马一浮人文研究中心成立。 (仇步兰)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