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前,中国这个舞台上了爆发了一场由青年学生自发掀起,并深深地影响此后中国历史走向的运动,史称“五四运动”(或五四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中,自发产生了两位影响最大的学生领袖:傅斯年和罗家伦。这两人当时都是国立北京大学的在读学生,经历了这一场运动后,两人的名字,几乎举国皆知,享有巨大的声望。要是投身政界,可以说,这两人都有着很高的起点,然而,他们二人却最终都选择了学术为主的道路,并辛苦耕耘一生,为现代学术在中国的开枝散叶做出了巨大贡献。
1.“大胖子”傅斯年:学界领军人物
傅斯年是五四学生运动期间大家推举的总指挥,并因为这场运动得到当时国内政界许多大佬(包括孙中山等人)的器重。不过,傅斯年受老师胡适影响,不久就退出学运,回到书斋。毕业后,傅斯年相继在中山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任职,成为一方学界重镇。
他的主要贡献,如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工作、抗战胜利后代理北大校长等等,余荫至今犹存。
傅斯年的一生,留下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这里聊举一例:在当时的学者中间,傅斯年的体胖是有名的。一次罗家伦问他:“你这个大胖子,怎么能和人打架?”傅斯年答:“我以质量乘速度,产生一种伟大的动量,可以压倒一切!”一时传为佳话。
2.罗家伦:先掌清华,后掌央大
罗家伦是五四运动期间与傅斯年齐名的学生领袖,他亲笔起草了游行运动中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五四运动”这个词也是他最早提出并沿用至今的。
相较于傅斯年,罗家伦与政界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由于受到当时中央政府大佬们的器重,罗家伦年仅31岁时,就得以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任上,罗家伦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虽在任仅一年多点,但颇有建树,至今仍是清华大学校史上最被人称道的两位校长之一(另一位是梅贻琦)。
后来,罗家伦又长期执掌中央大学(1949年后改名南京大学),并使之跻身了世界一流大学。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