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关于骆宾王的诗_骆宾王是诗人吗

关于骆宾王的诗_骆宾王是诗人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01 08:02:40
阅读:
骆宾王:一个一生不得志的文人

作者:孟明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有才华却是终生沉沦下僚,受人排挤。

他的诗是语文课本的常客,但是在当时他却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官员。

他意图匡扶皇室,却是跟错了领导人。

而他的生死也是历史的悬案,他就是骆宾王。


1

在扬州城中,骆宾王端坐于大帐之内。

此时他正在洒洒点点,笔起笔落的写就一篇文章,准确的说是写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

他在写这篇檄文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的命运将会走向两个极端:

如果造反成功,他将实现封官拜爵,指点江山的理想;

否则就会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天堂与地狱同在,想必此时他的心情一定是战栗与兴奋的混合。

他时不时抬头向身旁披坚执锐的徐敬业投去感恩的一瞥。

因为正是他给了骆宾王这个机会。

但是他并不知道,徐敬业也曾反复的打量着他和他的文章。

徐敬业知道骆宾王是文章圣手,所以当他看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时候,他更加确信找骆宾王写檄文是对的,这篇文章将会为他的造反营造声势,打出一张漂亮的政治牌。

2

没有谁天生就想造反,毕竟造反是个技术活,成本太高(时刻有脑袋搬家的危险),成功率太低(毕竟就那么几个朝代)。

骆宾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坚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信条的,他家人就是这么教他的。

就连骆宾王这个名字都是他祖父根据《易经》中:“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话凝练出来的。

由此观之,他家人可以说把很大一部分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希望他能够有朝一日辅弼君王,重振祖业。

为什么说是重振呢?

因为他祖上本来是魏晋之际的古乌伤望族,可谓是显赫一时。

在隋炀帝时期,政治动荡,各地烽火不断,骆宾王父亲当时是隋军右军长史,也算是个高级官员。

但是他对朝廷失望至极,所以就辞官归隐了。

可是就算你归隐到非洲,也是要吃饭的。

饭碗没了,骆宾王父亲也不习于耕种,几年坐吃山空,家道也逐渐中落了。

所以他爹也把希望寄托在这个小儿子手里,对他严格的管教,望他求取功名。

骆宾王也是在读书这条路上一直向前走的,而且读得不错,在当地还引起了轰动。

话说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在浙江义乌骆家来了一位客人,当客人见到不过几岁的骆宾王举止非凡,面容清秀,就很是喜欢他。

就和骆宾王边走边聊,问了几个问题,骆宾王都对答如流,两人谈的很投机。

当走到村头池塘的时候,看到一群白鹅在池塘浮游,客人有意的考考骆宾王,便指着池塘的白鹅要骆宾王作诗。

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咏出那首脍炙人口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此诗一出,众人称颂,口口相传。

以至于流传到今天,成为小学课本的钉子户,是必读,必背,必考的典型。

他自己则是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骆宾王:一个一生不得志的文人

3

但是在大唐初期科举制度不是很完善,这条晋升之路仍然是贵族门阀镀金的终南捷径,庶族寒门仍然很难晋升。

而骆宾王当时的家境已经是寒门了,所以说他虽然很有才华,但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以名落孙山收场。

在长安期间生活困顿潦倒,怎一个惨字了得。

直到他经人介绍,进入了道王府,成为了道王李元庆的秘书,才算是摆脱了困境。

在道王府期间,他还算是勤勤恳恳,道王看在眼里就有心提拔他。

于是有一天,道王就要手下的人都写一封自荐信,就说一说自己的本事,好作为提拔的依据。

所有人都写了,几乎所有人都是把类似小时候捡到几文钱交给警察局的事情都写进信中了。

骆宾王也写了,不过他是这么写的,大意是:“领导啊,感谢您提拔和赏识我,但是我认为很多人把自荐信写的天花乱坠,让人恶心。这样只会让无德的人得到晋升,我对这样的事深以为耻,所以恕难从命”。

道王看后一脸懵逼,心想:尼玛,难道我还要求你升职吗?

结果当年与骆宾王一起入职的人都升官了,他还是一个秘书。

更不幸的是他的任期到了,他自然就失业了。

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失业的后果:没饭吃。

毕竟肚子最重要,他于是放下面子,四处干谒,但是始终无人认领。

因为他除了小时候开过一次挂,实在是没啥拿得出手的履历。

他就这样在偌大的长安游荡着,一直寻找着机会。

骆宾王:一个一生不得志的文人

4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公元665年,唐高宗准备前往泰山封禅。

骆宾王在路边社听到这个消息后,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写文章。

而经过多方辗转推荐,终于把《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放在了高宗的办公桌,文中对高宗封禅一事作出高度的赞扬,并且总结了封禅的重大意义以及对未来的指导作用。

把马屁拍的如同春风化雨,不露痕迹。

高宗很是受用,表示骆宾王是个好同志,于是把他提拔到了奉礼郎这个九品官的职位。

此后他的仕途还算是顺畅,一直升到六品侍御史的职位。

但是他又搞事情了,居然弹劾了武则天的手下。

当时的武则天可谓是权势滔天,与皇帝合称二圣。

摸这个老虎屁股自然是要倒霉的。很自然他被武则天的人随便栽了一个罪名锒铛入狱。

这是他人生最为黑暗的时期,他没有料到,自己一心为国确是如此的下场。

望着窗外的炎炎烈日,心中更加煎熬。

听到外面聒噪的蝉鸣他有感而发,写就《在狱中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经由他的朋友带出,广为流传,一些朝廷人士被感动,就替他说了好话,终于在一年后他光荣出狱。

可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他被贬为一名小县丞。

当时他也老大不小了,应该说一辈子也算是交代了。

但是它仍然是壮心不已,每天坚持关心国家大事。

直到有一天他听说中宗被废,李旦继位,武则天掌握权柄。

他就决定做点什么,但是他一介书生能做什么呢?

当时局势十分险恶,武则天大肆诛杀李唐宗室,排除异己,朝野一片恐慌,天下忠于李唐的人十分不满。

徐敬业就是一个,当然他不满另有原因。

他本是名将之后,承袭祖父英国公的爵位。

但是不知为何被贬为柳州司马。

徐敬业满腹牢骚,对武则天产生了不满,于是就在扬州纠集了一批中下级军官造反。

旬日之间也集结了十万之众,声势浩大。

骆宾王听闻马上响应,投入徐敬业帐下,徐敬业于是把宣传舆论工作交给了他。

骆宾王很快写就了檄文,骆宾王文中说武则天是“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豺豹成性,近狎邪僻,杀姊屠兄,弑君鸠母”

把武则天骂的狗血喷头。

这篇檄文很快就传遍四方州县,为起义军争取了一定支持。

5

武则天看到檄文,倒也不是很生气。

看完后反而对骆宾王的才华大加赞许,并批评宰相的选拔人才工作有疏漏,以后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

不生气不代表不着急,扬州毕竟是帝国财税重镇不能乱,而且她还有称帝的活动要在中央进行,地方上要稳定压倒一切。

她立刻对平叛进行了军事部署:

任命李孝逸为扬州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去扬州平定叛乱。

为什么要派这个李唐宗室子弟呢?

因为用李唐宗室就打破了徐敬业起义匡扶李唐的合法性,这是一张政治牌。

但是所谓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李孝逸不会打仗,武则天派了一个足智多谋的魏元忠去弥补李孝逸战略上的不足,还让名将黑齿常之当预备队。

可以说安排地妥妥的。

反观徐敬业呢?

很遗憾,他很不敬业,没有好好的造反(造反也算一种职业吧),去长安解救李唐。

他居然南下金陵,这就让天下人看穿他假勤王,真叛乱的嘴脸。

骆宾王看在眼里,也是十分心寒,但是没办法,已经上了贼船。

自己写了一流文章,统帅却是没有一流的能力,一切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统帅徐敬业跟天才政治家武则天不是一个档次,徐敬业手下的军队仓促集结,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差距。

结局就没有悬念了,徐敬业三个月就兵败被杀,而骆宾王却生死未卜。

各种史料记载不同。

骆宾王消失了,但是江湖还有他的传闻。

据说,在某个深秋,著名诗人宋之问到灵隐寺散心。

长夜漫漫,月华千里,苦心吟了两句诗:“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

起句太高,一时无法为继。

旁边一位老僧道:“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将两句连起来,顿时豁然开朗,连连称是,很是佩服。

于是他第二天一早就去拜会老僧,但是老和尚不见了,问了知底细的人才知,那就是骆宾王。

也许他历经世事,已经大彻大悟,不愿卷入俗世凡尘了。

毕竟万事转头空,功名终成粪土。

当年权势熏天的人不也灰飞烟灭了吗?徐敬业如何?武则天又如何?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