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春歌
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
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斑的时间了。
注释
①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②“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③素:白色。
④“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⑤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⑥“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赏析
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评价说:“李白才逸气高。其论诗云:‘兴寄深微……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子夜吴歌夏歌李白古诗_子夜吴歌冬歌李白赏析
子夜吴歌·春歌 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
-
陌上桑中是如何刻画罗敷外貌美和内在美的_陌上桑分析罗敷形象体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这首诗叙述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的美丽、坚贞和机智,揭露了太守的卑劣、丑恶和愚蠢。这首诗在叙事中
-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翻译_
采桑美女,秦氏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读过《陌上桑》的人,对秦罗敷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大约在汉末至三国时期的河北邯郸,有一位以采桑为生的
-
诗学 名词解释_诗话名词解释
【四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盛行于春秋以前。它集中地保存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部集《诗经》之中。东汉以后,五七言诗兴起,
-
陌上桑作为一首抒情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的名篇_汉乐府《陌上桑》表现了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⑹,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
-
陌上桑的故事渊源及其嬗变_陌上桑的内容
1 我牵着马,踽踽独行在黄昏的乡间小道上。 路旁的野花散发着潮湿清幽的香气,飞鸟轻快地划过蓝白色的苍穹,远处有炊烟升起。 村口的桑树下站着一个人。 是罗敷。她在等我。 桑叶绿得
-
浅析《陌上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与价值_陌上桑的情节和语言都体现出了什么色彩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一段文字是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学土壤的情感基因的图谱之一。罗敷的美貌,
-
汉乐府《陌上桑》表现了_陌上桑运用侧面描写刻画罗敷美貌的诗句有
本文乃凝雨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
-
陌上桑是什么题材的诗_陌上桑选自于哪个诗集
清晨即起,打开窗帘的那一刹,阳光洒满小区,光线斜照在楼宇间,晨蔼氤氲中妙不可言,忽想起乐府名篇《陌上桑》。不是那一缕阳光,这首学涯时期的优秀篇章竟忘的一干二净了。特录原
-
《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_汉乐府《陌上桑》
桑树叫人想起衣食艰难,我小时对它没有像对竹的爱意,惟因见父亲那么殷勤地在培壅,才知世上的珍重事还有比小小的爱憎更大的,倒是哀怨苦乐要从这里出来,人生才有分量。 三国时庞德
-
李白陌上桑赏析_陌上桑是抒情诗吗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是什么意思_什么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点击上方 “1号线上” 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绿色小喇叭聆听古诗诵读 诵读者:济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闵乃新 捣衣: 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