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灵帝时,有盗贼盗发了汉桓帝时的贵人冯氏的墓,结果发现冯贵人虽死了多年,但颜色如生,而且肌肉还有温度。于是,盗墓贼们一时兴起,就轮奸了冯贵人的尸首……
这个故事记载在一部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按今人论定搜神记的体例,似乎不足为信。更何况,《搜神记》中传世的是韩重与紫玉,董永与织女(就是织女,没写错)的爱情故事。这样看来让人很反胃口的故事,可信不?
有些旁证是这样的:大概在东汉熹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72年。当时被软禁在冷宫中的窦太后死去。按当时礼仪,她应该与死去的汉桓帝合葬,但窦太后是因为自己的哥哥窦武想杀太监才被软禁的,所以掌权的太监们不想让她与桓帝合葬。于是就想着让早已的冯贵人与桓帝合葬。
这事议论起来时结果是:汉灵帝感激窦太后当年的援立之德,同意了让窦太后与汉桓帝合葬的意见。但当时的廷尉陈球曾经指出:冯贵人的墓被人盗发过,并且“与贼并尸,魂灵污染”,大概可以从旁印证《搜神记》中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并且,因为盗墓这件事情,当时的河南尹段颎(音炯)曾被贬官。段颎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其人曾镇守边疆,屡次大破羌人,但最后因党附太监,生死名裂。
举这么一个例子是因为,吕皇后的墓后来也曾被人来过这么一出。
当时的盗墓贼是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赤眉军,根据《后汉书》记载,他们大概遍挖了西汉皇陵,结果发现有玉匣装殓的尸体全都栩栩如生。所以,不光吕后的尸体,包括西汉许多皇帝的殡妃在内,大概都受到了相同的待遇。
吕皇后根据史书记载推测,死的时候已经61岁。除了那位年老的冒顿单于之外,既使她活着,恐怕也不会有人对她有多大的兴趣,更何况盗墓发生时,她已在地下埋了将近二百年。
很难评价赤眉军的动机,如果缺心眼的说是出于什么仇恨,大概也难以反驳。但这种污辱尸体的行为,可能在后世另一位著名大盗孙殿英的名言中可以找见端倪:要劫劫皇纲,要嫖嫖娘娘。
活的没机会,死的也成……
玉匣就是金缕玉衣。从前些年考古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妻的墓来看,似乎金缕玉衣起不到什么防腐作用。当然,也不排除《盗墓笔记》中所推测的刘胜夫妻所用残次品的可能。但问题不在尸体为何不腐上,而在于民间传说中认为:吕后是生前作恶太多,死后遭受了报应。
那她生前作了什么恶呢?
不久后的一道诏书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
公元56年,离死不久的光武帝刘秀派人跑到刘邦的庙下了一道诏书说,吕皇后当年残害三任赵王,把姓吕的封为诸侯王,要不是大臣们坚定,这天下就姓成吕了。所以,不配与刘邦共同在祖庙中接受后人贡奉,更不配作为刘邦的妻子。于是将吕后的神主迁出太庙,将文帝之母薄太后作为刘邦的妻子接受后世的祭祀。
刘秀与薄太后是有血缘关系的,与吕后却没有。吕后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汉惠帝,惠帝的儿子们在吕后死后被大臣们指责说不是汉惠帝所生,杀了个干干净净。但刘秀这种贬底吕后的作法,却不仅仅是出于私心。实际上,刘秀对西汉的皇帝,在之前已通过庙号,作了一番评定。目的当然是站在反思为何西汉会覆亡的立场上的。
那么,简单说一下庙号。
庙号通俗来说就是在庙中牌位上的称号。古时候的皇帝死后,就会成为后世帝王的祖先。虽说中国人有清明扫墓的习俗,但平常初一十五的,去坟上烧香也不大方便,就给他立个庙祭祀。但并不是所有的君主都有资格被立庙。基本上到东汉时,西汉的皇帝只有太祖刘邦、太宗文帝、世宗武帝、中宗宣帝四位皇帝建有庙,享有庙号,其他皇帝附属在这四人的庙中接受祭祀。但东汉之前西汉的成帝、元帝啥的,其实也是有庙号的,只不过被刘秀给废除了。
那么,庙号虽不依谥法,但其实也涉及到一个对帝王功绩评定的问题。基本上遵守的是:开创有功称为祖,守成有德称为宗。所以,刘秀重新评定的西汉皇帝庙号,其实是他心目中认为够得上资格的皇帝。同理,东汉的皇帝除了几位短命的之位,当年也是有庙号的,同样原因,在汉献帝时,给废除了。
与本文有关的是,吕后的丈夫刘邦,庙号是太祖。高是谥号,但因为谥法中并无高一字,大臣们为了表示刘邦功劳大而生造出的谥号,所以刘邦既可称汉高祖,也可称汉太祖,因为司马迁的原因,习惯上称为汉高祖,其实真正的全称应为太祖高皇帝。
吕后名雉,字娥姁。唐代大史学家颜师古所注的《汉书》中说:姁音許于反。反就是反切,这是在没有汉语评音的中国古代一种注音方法,解释起来就是取许字的声母与于字的韵母合起来的一个字,也就是X与U的结合,读作徐。雉的意思就是野鸡,在避讳制度盛行的中国古代,遇到雉字的时候,要用野鸡代替。
吕后是现在山东省的单县人。从家族上来看,虽算不上名门望族,也算是小康人家。最重要的是,她的父亲吕公,大概是个优秀的相术家。吕后与刘邦的联姻,起自于吕公对刘邦的一次相面。
刘邦这人,按历史上的评价,大概有几种:第一是司马廷史记中的刘邦,基本上是流氓无赖加小人的角色。第二是韩信被刘邦从楚王位置上贬到淮阴侯时对刘邦略怀有不诚心的评价:善于将将。第三是四百年后竹林七贤中的阮籍登临广武山,俯瞰楚汉相争古战场,发出的感慨: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第四则是南北乱世时的英雄石勒的评价:如遇光武帝,当共争天下,如遇刘邦,当面北称臣。
刘邦是英雄吗?显然是的。
阮籍的时无英雄,其实感慨的是魏晋乱世时世无英雄,而并非指则刘邦是竖子。石勒的评价则显的很直接了,刘邦的雄才大略,要超过光武帝刘秀。
那是因为,刘秀起兵时至少有汉室宗亲的身份掩护,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而刘邦真的是起于“细微”。
那么,细微之时的刘邦在干什么呢?
刘邦是现在的山东省丰县人,出生和生长都在这里,长大后成为沛县的泗水亭长。秦时这两个地方是一个县,丰县属于沛县,刘邦称帝后,沛县升为郡,并置县,沛县和丰县就成为刘邦发际的地方,受到了中央政府的各项政治优待,这是史书上沛、丰常连用的缘由。刘邦的为人,按现代说法来说就是不务正业,喜欢交朋友、混社会。吕公见到刘邦时,刘邦不过是个亭长,并且平常没事干就爱喝个酒,辱骂同事。亭长这个官,按当时制度,相当于村长。《汉书》说十里为亭,十亭为乡。至于里到底是长度单位的里,还是真正是按秦制所谓的五户为邻,五邻为里,颇有争议,但刘邦这个官,大概也是小到头了。
刘邦给吕公祝寿,没带钱就敢诈称上贺礼万钱。吕公要不生气,也是不可能的。但他一看到刘邦长相后,就认为刘邦日后贵不可言,并马上就要将吕后嫁给刘邦为妻,这个赌注下的也真算大。而且,刘邦大吕后十五岁,平常也没什么正当的经济来源,吕后这生活,也算是不容易。
不容易怎么办呢?
就带着俩孩子孝惠帝和鲁元公主种地。于是又遇到了第二个相士,史书上说,这相面的老人见到吕后和两个孩子后,认为这三个人的相貌都贵不可言,而探亲回家的刘邦听到消息,就追赶老人,老人又说吕后母子三人相貌贵,全是因为刘邦。
吕公和这位会相面的老人,看到刘邦长相后,都认为刘邦的相貌贵不可言,那刘邦长什么样呢?根据史书记载大概是:高鼻梁,方额头,一部络腮胡须。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这个相貌,好像就是传说中的帝王之相。但左大腿上的七十二颗黑痣,应该是司马迁和班固以至于吕公与相面的老头都看不到的,那么能看到的大概便是吕后了。
于是,吕后应该参与了对刘邦的造神行动。
比如,刘邦生时的神遇:其母怀刘邦时梦与神交、太公见刘邦之母身上有交龙盘踞——她没事干睡水池旁干啥啊、斩白蛇起义、吕后常望见刘邦出没的地方有天子气……
这些神异,应该带给了刘邦最初的追随者。随后,随着秦末大乱,刘邦也终于加入到其中。后来的事情,她大概无能为力了,再加上刘邦家里还有一堆老少家小,吕后就一直陪着刘邦父亲居住在故乡。
此时的吕后,从她能带着俩孩子种地来看,应该是贤德的。刘邦在娶吕后之前,还有一位非婚生的儿子刘肥。刘肥的母亲曹氏,属于刘邦的情妇。至于刘肥是否也被吕后抚养,不得而知。但至少应该是相安无事的。只是,刘邦造反在外,吕后操持家务、伺侯公婆在内,日子过的却并非那么清苦、安逸,而是时有性命之忧。
以秦时大乱,朝廷派人掘刘邦祖坟的能力是有所不及了。但项羽却能。刘邦造反三年,成功推翻秦朝后,却因项羽的武力胁迫,改封在汉中,成为汉王,由此引发了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吕后及刘邦的父亲此时滞留沛县。沛县就在楚都彭城的周围,现在也是徐州的市下辖县,可以说一直在项羽的眼皮底下。但其怪的是,项羽一开始并未想着劫持刘邦的家属。
他劫持刘邦家属的行为,发生在公元前205年。这一年,刘邦伐楚,趁项羽在平定齐国叛乱无瑕西顾时,率各国诸侯共56万大军,攻克了项羽的都城彭城。可他还没来的及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老婆,或者已经派人接了而人未接到,就被项羽率领三万精兵,迅速的击溃。
于是,逃跑中的刘邦想着顺带接上自己的老父亲和老婆孩子,却没想到项羽追的急,俩孩子到是接上了,但吕后和她的公公却落到了项羽的手中,这一落便是将近三年。
这三年的人质生活有无凶险?
按项羽的为人来说,吕后应该是受到了项羽的礼遇的。但生活上的无忧怕是抵不住内心的煎熬,因为自己丈夫与项羽的这种敌对关系,决定了她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成为板上肉。事实上,这种情况真实地出现过。
公元前203年时,战争局势向着有利于刘邦的方向发展。项羽穷途没路之际,曾想着杀掉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退军。但刘邦却不为所动。
民间传说中,刘邦与项羽曾约为兄弟。这个关系的历史依据大概出在这件事上。刘邦对项羽说,我和你曾经都在楚怀王手下共事,当时称兄道弟的,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杀父亲,那就分我一杯羹吧。
这种举动,也恰如项伯所言:心怀天下的人,肯定是不以家为念的。更何况,以贵族出身的项羽和平民百姓出身的刘邦要想成为兄弟,肯定缺少基本的阶级感情。而刘邦将自己家小置于项羽眼皮底下,又在家小被项羽俘虏的两年多里,不管不顾一直与项羽作战,其实已经表露出项伯所言。因而在项羽看来杀别人父亲妻子,不过泄个愤,也是项羽这种贵族出身的人所不屑于为的。更何况这种举动还有可能激起汉军的怒火。所以项羽并未杀掉吕后与太公。并天真地在双方以鸿沟为界讲和后,归还了吕后与太公。
随后的事就很清楚了,汉军趁楚军退军之际,率军追击,并在垓下包围项羽,使其自刎于乌江岸边。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字里行间里给了这位西楚霸王令世人足够多的同情与敬佩。但如同当年项羽见秦始皇出行仪仗威武气势时的那句豪言壮语:“彼可取而代之”一样。这位不过让人扼腕的秦末英雄,从此灰飞烟灭于历史尘埃。
其原因在于项羽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纯粹就是个暴发户的心态,天下怎么可能归于他?
只是,刘邦的所为,恐怕深深地刺激了吕后。司马迁说吕后性格刚毅,应该是在这三年的人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
人所最爱,莫过于父母、妻子、儿女。这三样东西,刘邦一样也不爱:项羽要杀刘邦父亲,刘邦要分一杯羹,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儿,在逃跑紧急时,还想着推下车以减轻车的重量,更何况自己这个如同衣服而又逐渐红颜老去的女人?
之后的吕后,怕是要让刘邦有些惧怕了。
刘邦对于韩信之死,态度还是“且喜且怜之”。对于彭越,还想着将他贬为庶人就罢了,但吕后的态度直接就是斩草除根。
要说刘邦诛杀汉兴以来的功臣,证据似乎不是很确切。有个旁证是,唐朝建立后,那位传说中隋唐十三条半好汉中占半条的尉迟恭曾因为上朝时发现有人位置在自己之上,就动手打人,居然将劝架的任城王李道宗一只眼睛几乎打瞎。太宗盛怒时警告尉迟恭说,我当初也以为汉高祖诛杀功臣的事不对,现在看来,高祖也是不得已啊。
其实刘邦诛杀的功臣,不过是汉朝的三大名将韩信、彭越与英布,另外,所分封的八个异姓诸侯王,最终只余下了那个长沙王。异姓王之事,其实出自楚汉相争中权利的平衡与再次洗牌,这个双方都有责任在内,算不上诛杀功臣。
而真正算的上功臣被杀的,其实只有韩信。
吕后的所谓的凶残,更多反应在对待刘邦子侄以及巩固吕氏权力上。当然,最让人不齿的,大概是那件“人彘”案。这件事的因果,其实出自于报复。
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跟随刘邦的日子,大概在刘邦兵出函谷关,占领定陶时。此时吕后正在项羽身边为人质。刘邦的年纪,约在五十左右,而吕后也三十岁左右了。戚夫人从史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是位出色的音乐家与舞蹈家,从年纪、相貌、艺术修养和讨男人喜欢的承度上,戚夫人对于吕后有决对的优势,她为刘邦生下了赵王如意。
而吕后所生的惠帝,为人过于仁厚,刘邦认为这个儿子不像自己,恐怕自己死后没有足够的能力继续汉室江山。反而觉得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很像自己,就想着立赵王如意为太子。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戚夫人所吹的枕边风,史书说戚夫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日在刘邦面前哭泣。而这样的举动,给了吕后不亚于当年在项羽军中为人质的恐惧。所以,当她听到周昌因为不同意立更换太子,与刘邦怒争时,会不由自主地对周昌跪拜。
那么,她对戚夫人的仇恨可想而知,想来戚夫人当年也没少给吕后小鞋穿。而且,以吕后的决绝,恐怕很清楚地意识到戚夫人的儿子如果成为太子,自己和孝惠帝的下场会如何。因而刘邦死后,她会立即对赵王如意与戚夫人动手。
只是她可能没想到,人彘不光是让她出了气,也气坏了自己的儿子孝惠帝——孝惠帝应该不是被吓的,而是以他的道德标准,实在无法接受自己的母亲如此的残忍。
随后的孝惠帝,基本上纵情于酒色,或者说他对人生可能都失去了信心,所以,也就很快地把自己搞死了。身后留了个可怜而可悲的皇后——自己的亲外甥女张皇后。这个女人11岁嫁给了自己的舅舅惠帝,怕是没有真正作过女人,也当然不会有儿子——证据是吕后曾经令皇后假装怀孕。
孝惠帝应该是有儿子的,只是这些儿子可能是后宫其他人所生,也不排除吕后找来民间或是自己吕家所生儿子的可能。但不管哪种可能,吕氏败亡后,大臣们借口这些儿子不是孝惠帝所生,杀了个干净。
吕后这一宗(按司马迁所称,同母的兄弟称为一宗),没有后人留下来。所以,后来刘秀废吕后皇后资格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其实,吕后的一生,不过是在延续汉王朝的统治。当然,出于女主掌权的必然心理,她会刻意拔高吕氏家族的地位。但这种拔高,是带有强权与侮辱性在内的,他与刘邦儿子间的矛盾,其实也发生于此。
这个举措是,吕后强迫刘邦的儿子们娶吕家的女儿为妻,并且强迫他们只爱吕家的女儿。这种违反人类基本感情倾向的举动,必然会遇到反抗,而吕后的处理也很直接——杀掉。
所以,刘邦的儿子们最后只余下了汉文帝与齐王刘肥。
不过,这种迫害行为,却不是说吕后有什么夺取汉家天下之心,而从吕后死后的宫廷政变来看,那无能而死的吕禄与吕产也并非有什么谋反之心。实际上,吕后秉承刘邦死前的朝政安排,从基本走向上是在继续刘氏江山的。
她的政绩也很简单:就是不折腾。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折腾。历史经验表明,在中央政府不折腾的情况下,老百姓们是很善于自我折腾的。与此相似的是明朝那位不理朝政的万历皇帝,他虽不管事,但当时的社会反而有了奇怪的和谐与繁荣……
与万历不理国政相反,这种不折腾其实是在汉政府的有意操控下进行的。比如吕后执政的汉政府,继续轻徭薄赋,并废除秦时遗留下来的严酷律法。对汉初的休养生息,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至于诸吕作乱,只是吕后死后的一次政治清洗。到是可惜了那位深明事理的屠狗出身的鸿门英雄樊哙的亡妻吕须。但不管怎么样,历史在一次看似偶然的选择中,选择了将大汉王朝推向全盛英明之主。
吕后还有一项善政,就是废除了秦始皇焚书后发布的挟书律,也就是允许各项学术的存在。而这个举措的实施,便是后世随着经济、军事繁荣之下而来的文化繁荣。
这些,如同屈辱的隐忍冒顿的挑衅一样,都应为后人敬重。
吕后有女人都有的嫉妒,也不缺乏政治家的残忍和刚毅。这种性格的养成,与缔造一个王朝过程中的艰苦卓绝有关。但这种残忍或是绝决,却创造了一个前后绵延数百年的强大王朝,千年来看,纵有牺牲,不过让人唏嘘而已,怕是谁也没有资格进行指责。
- 上一篇:三国演义中吕蒙_三国演义中的吕蒙与哪一个历史事件
- 下一篇:没有了